碳排放纳入标准明确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各省市的地方两会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成为各省市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在各省市“一把手”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环保指标改善也成为2016年的一项工作重点。其中,碳
减排和碳
市场的建设也被多次提及。
1月24日,
陕西省省长娄勤俭表示,2016年陕西要实行治污降霾分季对标考核,强化特定时段重点防治,确保全省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从源头上防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另外,要实行排污权、
碳排放量配额和市场交易,实施环境污染
第三方治理。
同样以
四川省为例,四川省人代省长尹力在1月25日表示,四川将以最严厉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并探索建立西部碳
排放权交易中心。
随着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为全国
碳市场启动的准备工作细则。这一《通知》虽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条件,但原本并不清晰、尚未建立的全国
碳交易市场有了具体的“框架”和建设时间表。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相关行业协会和央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形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积极响应、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良好氛围。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的门槛为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
在工作的时间安排上,要求有关行业协会、中央管理企业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摸底,于2016年2月29日前将符合本通知要求的企业名单报发改委。
另外,地方主管部门还需在6月30日前报送企业排放汇总数据、核查报告,其中数据为企业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共3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相关数据,为发改委在2016年出台的配额分配方案提供支撑。
据了解,按照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作出的“摸底”,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煤以上以及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 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总数量约为17000家。这些企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是
节能工作的重点对象。
广州绿石
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胡洪琳告诉记者,根据本次“能源消费量1 万吨标煤”的标准,全国符合标准的企业规模约在1万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