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不合理是问题,也是机遇
黄晓勇:据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在2015
北京能源
论坛上披露,北京空气中PM2.5的2/3和温室气体的3/4来自化石燃料。一方面,煤炭在目前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仍高达66%;而另一方面,在能源对外依赖日趋严重的状况下,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却十分低下,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和储运及终端利用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惊人;同时,中国东部地区单位面积的煤炭和石油消耗分别已达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和3倍,单位面积的环境负荷也高出全球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即便是按人均,中国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已然达到10吨,超过了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历史最高水平。
当年英国治理雾霾,用10年时间使污染物降低了80%,并用20年时间使石油替代了20%的煤炭、用天然气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最终使煤炭占能源结构的比例从90%下降到了30%。这组数字显示的只是一种简单的结构变化,但它所包含的却是一场由能源的生产革命、消费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共同构成的深刻的变革及其所获得的成果。
目前,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还停留在将近100年前世界能源结构的水平上。这种差距的确令人忧心忡忡、惶惶然,但同时这意味着改革、发展与进步的可能性和空间,至少我们可以获得一种启示和信心,即北京的“APEC蓝”或“阅兵蓝”的常态化是可以通过人为努力而实现的,关键在于决心、措施与坚持。
上面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化石能源供给仍然偏紧,能源结构不尽合理;与此同时,单位GDP能耗水平偏高,能源消费还过于粗放。因此,我国必须大力推进能源的消费和供给革命,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并重点实施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和创新驱动等四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