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13日,韩国
碳排放交易
市场开放运行满一年。2015年1月12日,韩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首批共有525家企业参与其中,韩国
钢铁企业现代制铁就是其中的一家。而据韩国媒体报道,现代制铁就韩国碳
排放权配额状告韩国环境部一案在2015年12月份正式宣判,首尔行政法院判决原告现代制铁败诉。该事件是参与企业首次就碳排放交易相关
问题对政府部门发起的诉讼。
事实上,韩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运行的一年来,参与企业的抱怨似乎从未停止过。
现状:韩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初步建立
2014年底,韩国政府发布碳排放交易计划:在2015年~2017年发放16.87亿吨
碳配额。按此计算,韩国将成为仅次于欧洲
碳市场的全球第二大碳排放交易市场。
一直以来,韩国碳排放量一直在全球前10位,其所采取的
减排措施对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效果来说至关重要。按照韩国政府此前设定的2030年的减排目标,预计
碳减排量将达到8.5亿吨。彭博社此前的研究表明,设计合理的
碳交易机制不仅能对一个国家的碳价和市场效率产生正面效应,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所以,自打算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之初,韩国政府就有心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并按照最高标准制定碳价。
早在2012年,韩国政府便通过了排放权交易立法,将碳市场实施分为2015年~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2025年三个阶段。碳配额发放拟采取逐步收紧的思路,第一阶段配额将100%免费发放,第二阶段免费配额比例为97%,而第三阶段免费发放的配额额度将小于90%。
2015年,韩国碳市场门槛为年排放量高于1.25万吨,第一阶段共纳入了525家企业。这525家企业包括了84家
石化企业、40家钢铁企业、38家发电和能源企业、24家汽车公司、20家电子电器公司,以及5家
航空公司等。其中,
电力和能源行业配额为7.385亿吨、钢铁行业3.057亿吨、石化行业1.437亿吨、
水泥行业1.28亿吨。
从目前来看,韩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初步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