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金融交易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2016-1-3 12:20 来源: 易碳家 |作者: 杜莉,王利等

在进行风险防控时,金融机构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应是一致的,即:风险接受、风险规避、风险分担及风险减轻。首先,要减小或消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挖掘出风险源,然后加以消除、减轻或改善;其次,要尽量减小风险导致的不利影响。鉴于系统性的风险因素无法消除,要积极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增强行为主体的适应性,减小风险发生后的不利影响;最后,需改善或解决产生风险的宏观因素。诱发风险的深层次原因一般隐含在碳金融组织体系、政策决策体系或者是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需要将风险因子的诱因追溯到政府、国家、国际层面,通过合作、改善的方式予以解决。本文将从金融机构和政府两个维度,为我国碳金融交易风险的防控提供建议。

提升碳金融交易行为主体及监管部门的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

1、设计全面有效的碳金融交易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可以及时了解碳金融交易风险信息,从而矫正其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特性,减少逆向选择及债务人的道德风险。对于碳金融交易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可在资本充足率指标、流动性指标、效益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综合发展能力指标以及法人的治理结构、管理风险的能力以及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等原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碳金融交易的特点,加入新的参考指标。在定性指标中,可以将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人员的素质水平、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内部控制能力加入原有的指标体系;对于定量指标,可考虑加入碳金融项目信用评级、项目审核通过率以及利率汇率等市场因子的波动率。随后,要建立动态的权重设置机制,针对业务的变化,适时增减指标、调整权重,以此来提高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性。

2、构建健全的碳金融交易风险管理组织框架。为应对碳金融交易风险的复杂性,应该重视风险管理组织框架的构建并保持其统一性、垂直性、独立性和扁平化的特征。对我国金融机构而言,首先,针对碳金融业务特性,金融机构可建立专门的碳金融风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碳金融交易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相关业务流程框架的设计等。同时,对碳金融业务整体风险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风险防控的有效落实和执行;其次,从碳金融专业性考虑,要建立碳金融职业风险管理官制度,由熟悉碳金融业务、具有丰富风险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人员来担任。对碳金融业务的审批,可以先由客户经理和风险管理官进行独立“双签”审批,之后提交委员会进行“终审”。对于小笔金额的项目,可以简化审批程序,直接由风险管理官来终审即可。专门的碳金融风险管理部门以及风险管理官制度有助于防范包括上述风险在内的碳金融风险。

3、建设有效的碳金融交易风险防控机制。碳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应包括风险监视机制、实施机制、风险控制机制、零售产品和投资产品开发机制等多个方面。建立风险监视机制,可参考CDM机制执行理事会(EB)的方法学,建立低碳项目监测体制;建立实施机制时,可参考自愿减排和配额市场的方法学,建立相应的气候变化动态跟踪机制;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可考虑建设与能源部(DOE)检测机制以及与CDM项目设计书(PDD)时时核对的链接机制,以此来防范政策风险;商业银行建立投资和零售产品开发机制时,可仿照荷兰银行,考虑开发环保低碳方面的投资和零售产品,如低碳项目证券化、碳基金、碳期权产品以及与气象指数挂钩型的理财产品等,增强金融机构在碳排放权产品方面的创新研发能力。通过构建上述机制,可提高碳金融交易风险的防控能力,其中,监视与实施机制可以有效防范碳金融的六大风险类型;风险控制机制则有助于碳金融的项目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的防范;零售和投资产品的开发机制可以使投资者有更多的风险对冲工具,从而有助于防范市场风险。

4、设计和实施先进完善的碳金融风险管理技术。金融机构可借鉴国际先进金融机构的管理经验,设计、开发和建立我国碳金融风险管理监测和评价模型,对六类风险进行全面、持续的监控。本文认为,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识别风险的大小。因此,应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的风险度量手段。度量碳金融交易的信用风险,鉴于碳金融业务的复杂性,金融机构可以有机结合信用组合观点模型、信用风险附加模型、信用度量模型以及KMV模型等复杂的模型,以提高风险度量的准确度;度量碳金融交易中的操作风险,可以使用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对其进行简单度量,也可以尝试使用高级计量法对其进行相对准确的量化;度量碳金融交易的市场风险,建议采纳准确度相对最高的VaR模型;度量碳金融交易的流动l生风险,除了文中所介绍的一VaR风险调整模型,还可通过财务指标计算相应的流动性缺口、现金流量以及净流动性资产和融资缺口等;度量碳金融交易的项目风险,可以通过识别不同种类的风险,采用分别估算之后加权的方式估计,也可直接采用损失期望值法、模拟仿真法与专家决策法
进行直接评估。各种风险度量的手段各不相同,本文所概述的方法也并未涵盖所有的模型。在实际业务中,金融交易主体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对上述模型进行改进,或者开发更加契合自身特征的风险计量手段,从而使风险防控更具严密性与适应性。


5、建立严格的碳金融交易风险管理责任追究机制。不仅要追究业务操作人员的责任,同时也要追究相关风险管理人的责任。通过建立完善的资产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由操作风险而导致的损失,实施严格的责任惩罚,从而充分保障碳金融资产的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因管理不力而引致风险,也需承担管理责任。通过建立风险管理责任追究机制,可以增强操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而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此外,追究高级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可以调动其预防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金融机构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