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从今年9月中美共同发表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到中国气候谈判代表解振华在此次巴黎气候大会上的发言,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在2017年启动全国性
碳交易市场几成定局。
2013年6月18日,我国首个
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在
深圳启动,此后,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重庆等省市先后启动了碳
排放权交易试点。最新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
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8月底,7个试点累计交易地方配额约4024万吨,成交额约12亿元;累计拍卖配额约1664万吨,成交额约8亿元。
但是,这样的交易额对蕴含巨大
减排潜力的中国而言还远远不够。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试点地区的碳交易市场比较分散,碳排放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的积极性不足,导致碳排放配额流动性过低、市场交易量较低、交易市场的活跃度不够。我国在2017年运行全国统一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存在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