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谈、埋头干、做表率、不盲动
《巴黎协定》已全球治理中的合作典范。它提出的诸多目标和要求,意味着以石油、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将更快地、不可逆转地退出历史舞台。它不仅有助于解决气候
问题,也深刻影响着未来若干年里全球的投资机会、技术创新机会、商业模式变化等等。
所以,“玩儿命谈”之后,各国还得“玩儿命干”。这么多年来,中国就一直奉行“积极谈、埋头干、做表率、不盲动”的原则。一方面积极推动全球气候谈判,另一方面,甭管谈得怎么样、谈得成谈不成,我们自己都埋头追求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中国经济的转型,很大程度上是用能源消耗结构的调整、
节能减排等新生产方式的推行,来促进甚至倒逼的。
这当然并不意味着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轻易解决了从“高碳”转向“低碳”的过程。我们的煤炭消耗占比仍然过大,每一次雾霾天的到来,都提示我们要面对这个难堪的现实,做出更积极的转型努力。
其他国家同样需要“玩儿命干”。即便美欧日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普遍在争夺“低碳时代”主导权的舞台上,不用扬鞭自奋蹄。《巴黎协定》的一个积极涵义,就是把这种竞争,尽量框定在一个全球治理的共同体系内,避免出现新的恶性竞争,避免失去各国发展权、发展利益之间的“失衡”。
如此看来,《巴黎协定》确实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接下来的奔跑中,中国会一如既往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文/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