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及《2015气候适应融资报告》关键结论

2015-12-12 12:02

《2015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及《2015气候适应融资报告》关键结论

《2015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关键结论

气候资金重点向私人资本的撬动作用转移。除了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清洁技术的运用等,出资方一般还有其他目标,最典型的是带动用款国的政府资金投入、民间资本投资,乃至用款国的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而且,随着全球金融风暴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崛起,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也逐渐从“提供”变成“动员”,由“以公共资本为主”到“充分撬动私人资本”,私人资本对气候变化的贡献成为气候融资的关注点。

要实现2030年排放峰值目标,预计中国每年资金需求增速超过4%,直到2020年逐渐增大到资金需求的峰值2.56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度GDP的1.79%;2030年之后资金需求将显著下降,这是由于早期持续的投资将使得中国在2030年之后显著受益于低碳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带来的成本降低。

由于现有政策设定和体制安排造成大规模资本介入面临较多的投资障碍;技术的多样性特征和应用领域分散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作为低碳技术大规模应用前提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高、风险大、周期长;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安排不确定给私人资金进入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估值困难,对资金的吸引力不足等固有问题使得我国气候资金缺口大的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缓解。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当前持续进行的国家战略布局、金融改革和市场政策发布,“发展绿色金融”亦是要点之一,为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提供了政策预期。而债券市场出台的一系列放宽债券发行条件、鼓励债券市场发展的政策,为激励和扩大绿色债券市场提供了机会。

12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