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该会议将针对气候失常
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一项“有目标、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提出了对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机制作出安排,主要目标是到本世纪末把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巴黎气候大会有可能会取得超预期的成果,势必加速推进全球
碳金融的发展。因为,上述主要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仰仗碳金融的支持。
碳金融是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分为碳直接金融和碳间接金融。碳直接金融也就是碳金融市场,主要包括
碳排放权及其
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碳间接金融主要是指绿色信贷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建立了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三种市场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IET)、联合履行机制(JI)和清洁发展机制(
CDM)。正是这三种机制的灵活运用直接导致了碳金融市场即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产生。那些基于碳
减排义务的合规要求而进行交易的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交易政府分配的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排放证书或排放许可证。这样一来,“减排可以赚钱”和“出钱可以购买减排指标”使得供求双方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最终结果就是国际减排任务的完成和治理大气环境目标的实现。
在碳金融市场上,除了供需双方企业之外还包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它们根据各自的业务定位和需求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随着排放交易计划和监管措施的实施,碳金融市场已成为当今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分割的区域碳金融市场。从未来发展看,根据彭博新能源金融的预测,2013年-2020年,全球
碳信用供给将达到31.30亿吨。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