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光:同创公平机制 共御气候风险

2015-11-24 23:52 来源: 人民日报

郑国光同创公平机制共御气候风险


11月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将就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行动计划及国际气候制度进行磋商,国际社会充满期待。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中已有167个国家提交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文件,其中我国提出了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政策措施。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行动,主动提出并努力实现国家自主贡献,既是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维护全球安全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责任,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国家新型安全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应对气候风险的重大举措。

科学认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气候风险日益加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分别于1990、1995、2001、2007、2014年发布了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这些报告集中了全球顶尖科学家最新的观测与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IPCC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事实的态度,从“可能”到“很可能”再到“毋庸置疑”。

最新的观测分析表明,当前全球气候仍在持续变暖。2014年全球地表气温、海表面气温、海平面升高、海洋热容量、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格陵兰冰盖反照率、南极海冰面积等7方面均打破了历史纪录。2014年是有现代气象记录数据135年来最为炎热的一年,是全球海表气温最高的一年,是自1993年有卫星监测数据以来海平面最高的一年。预计2015年可能成为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气候变化将放大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目前面临的风险并产生各种新的风险,人类社会将置于更加不确定和更难以控制的气候风险之中。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将更为频繁,全球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加大,水资源量和水质堪忧,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

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1750年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达到了过去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本世纪以来,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平均每年增加1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增速从2000年前的1.3%增长到2.2%。其中,47%来自能源供应,30%来自工业,11%来自交通,3%来自建筑。2015年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超过了400毫克/升关口。温室气体排放速度和规模如不加以控制,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趋势也就无法遏制。

未来数十年内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降低21世纪及以后的气候风险。如果到21世纪末要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到2050年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40%—70%,到2100年实现近零排放。这既是全球科学界在长期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广泛共识,也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唯一正确道路。
123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