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趋势预测及能源技术革命特征分析

2015-11-3 01:09 来源: 石油观察 |作者: 张映红

世界一次传统能源技术革命

在新一代主导性能源漫长的孕育和成长初期(大于55年),天然气能源将快速发展并带动世界油气工业进入全新时期。大量历史数据显示,从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革命到油气资源技术重大突破通常需要10~20年。如1964年数字地震技术革命与1946年世界首台计算机发明相距18年;1983年斯伦贝谢首次将阿帕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用于石油工程,与1968年美国军方着手组建阿帕网相距15年;1981年斯伦贝谢的光纤压力传感器发明,与1970年Corning Glass首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超低耗光纤相距11年。

由此推断2035-2050年将是世界油气工业技术创新活动极其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重大技术突破对世界油气工业技术发展的影响可能长达半个世纪以上,典型如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科学钻井,60年代初兴起的数字地震技术是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向一次能源领域聚焦和转化的结果,支撑世界油气工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根据当前世界能源技术和世界科技前沿分析,2015-2035年决定传统能源生产的重大技术创新主要受益于纳米传感器、材料科学、海量数据传输、智能控制、生物工程等技术革命的影响,呈现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微型化、个性化、低成本等特征。

可预见的重大技术创新包括基于纳米传感器的高分辨率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增强前视高分辨率随钻导向技术及智能钻井技术、大幅提高采收率的纳米采油技术、与新型材料有关的陆相致密油压采一体化技术、深海油气集约化开采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天然气化工和新型运输燃料技术、煤炭原位气化等洁煤技术,以及新一代太阳能技术等。

在2035年之后,一旦受控核聚变(原型堆)技术和量子调控技术等获得突破,将快速改变油气能源技术形态,可能发展仿生井、新一代无水压裂、化石能源原位转化等革命性技术。这些重大技术创新与网络化、个性化消费模式的结合,将给世界传统能源工业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世界主导性能源更替时期的能源消费和利用的重大技术创造,往往因动力源的转型而出现戏剧性的变化。以内燃机为例,从1876年奥托的四冲程燃煤内燃机,到1886年戴姆勒燃油内燃机仅相距10年,后者成为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里程碑。类似的,从1863年西蒙·布尔吉发明的以压缩空气为发动机的潜艇,到约翰.霍兰德的“芬尼公羊号”因采用汽油为潜艇动力,而成为现代潜艇之父,期间仅间隔20年。

实际上,能源革命大多发端于消费端,如波音公司开发核能激光引擎,沙特阿美公司在底特律设立面向运输燃料的研发中心等。由于中国国有油气企业主体上是上下游一体化的。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下游技术革命。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