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交易需要完善市场机制

2015-10-12 22:2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中国碳交易的现状是市场潜力大但没有定价权


  虽然中国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但仍面临诸多障碍。中国碳交易的现状是市场潜力大但没有定价权。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但却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由于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中国为全球碳市场创造的巨大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外进行交易。所以,形成和完善国内碳交易市场,才能有效地争夺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中争取到有利地位。中国已有4家主要的碳排放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但是,交易所的自愿减排交易生意还比较清淡,且大多具有“演示”性质。企业是市场最大的主体,企业对碳交易市场还是相当陌生,不理解碳交易市场所能带来的好处,持观望态度。技术条件虽已基本具备,但在缺乏总量限制激励的情况下,需求十分有限。

  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高调宣扬开征碳税与碳关税。根据报道,这一时间节点将在2020年左右。而此时,恰逢中国碳排放向峰值攀升阶段。一旦征收碳关税,并按照西方的标准确定税额,中国的出口产品将会因碳排放量过高而遭受高额关税这一贸易壁垒。要化“危”为“机”,推进碳排放交易机制有效运转。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