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长沙县 做现代卖“碳”翁
长沙县作为在全国排名第9的工业大县,怎么实现零碳?去年长沙县曾委托长沙环保学院对全县碳源
碳汇进行了盘查与核算,结果显示:2013年与2012年相比,长沙县GDP总量增加了近100亿元,但
碳排放总量只增加4.82万吨,万元GDP碳排放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虽然控制年度碳排放量增长有困难,但是如果
节能减排措施得力,万元GDP碳排放量增长是可以控制的。
“零碳并非无碳。‘零碳县’是指长沙县行政区划范围内,通过统筹规划,应用减源增汇、绿色能源替代、碳产品封存、
碳交易及生态碳汇补偿等方法,抵消碳源,使碳源与碳汇代数和等于零。”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是雷学军的粉丝,更是绿心速生草的粉丝。长沙县碳排放需要碳产品封存消化掉4%,而速生草固碳封存技术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要。
控制年度碳排放量增长,在
节能减排的同时,要寻求除森林碳汇之外的新碳汇。“速生草碳转化刈割封存降碳除霾技术”正是一副良方,使“捕碳
难题”迎刃而解。
在雷学军的研发基地里,
玻璃箱里整齐地排列着绿心速生草压缩棒。这是世界上首次封存的6.88吨碳产品,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准确计量的碳交易产品。经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检测,碳产品含碳量为49.1%,封存0.68吨碳产品相当于封存1吨二氧化碳。这里等于在世界上首次封存了10吨二氧化碳。雷学军指着蔡建波等一批年轻的技术员说:“我们这些‘卖碳翁’卖出的碳可以做燃料、肥料和
化工建材原料,还可直接燃烧发电,代替化石能源。”速生草本植物碳产品可用作
造纸、建筑材料、饲料、肥料和化工原料等,也能燃烧发电,实现“碳循环”。农民种了草之后谁来购买呢?他们准备建一个生物质发电厂,大量使用速生草来发电,目前已面向全国发电企业发出邀请,计划今年落地。届时,将会形成“农民种碳企业收碳企业固碳生物质电厂用碳”的碳产业链。
从今年开始,长沙县将在各领域确定3到5家试点企业,启动碳
排放权模拟交易系统,目前包括二氧化硫在内的4种污染物。长沙县对企业收取排污费用,排放1吨二氧化碳,就要购买0.68吨标准碳产品(按标准碳产品中有机碳含量换算),现计划1吨标准碳产品430元。未来县里或将适当减少这一部分排污费的收取,将其置换为国际通行的“碳税”,所谓“碳税”,就是多排放多交钱、少排放少交钱,按照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收取,做到谁污染谁治理。这种“碳税”运作模式,不但能实现固碳项目的有效运转,提供持续资金,也能自动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倒逼企业创新减排。而减少碳排放量和增加碳吸收能力恰恰是“零碳县”创建的两大关键。“速生草碳产品除了能广泛应用,还创造性地变‘动碳’为‘静碳’,这一‘实体交割’模式,填补了国际碳交易产品不能准确计量的空白,改虚拟的‘配额指标’碳排放权交易为可准确计量的实物碳产品交易。”雷学军说,我国如果通过速生草固碳技术大量固定二氧化碳,就可以将相应的碳排放指标卖给其他国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零碳数据
根据计划,长沙县将在2016年实现封存标准碳产品60万吨,完成100万吨级标准碳仓库的建设目标,并形成一套完善的技术体系,将在2020年前实现碳排放总量比2013年削减三分之一左右,到2030年碳排放总量削减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