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功夫”

2015-7-6 22:53 来源: 财新网

摆好全球气候治理的“龙门阵”


三、摆好全球气候治理的“龙门阵”

中国功夫的精髓还在于道义和责任的担当,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焦点分歧就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如何界定,虽然当前国际气候制度中,“共区”等气候公平原则得以确立和反复重申,但气候伦理和公平问题仍然存在各自解读而难以形成共识,与之相关的若干现实问题仍在被广泛讨论,包括历史责任如何认定和承担、全球目标如何分配、以他国不同等参与为理由不采取行动的伦理问题以及遵循协商一致还是少数服从多数的程序正义原则以确保决策的公平代表性等,这些问题从提出伊始至今,仍然困扰着整个谈判进程,并在制造新的意见冲突。

(1)搁置争议,逐步前进。2015巴黎气候协议应该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协议,而非简单将气候保护放在经济发展的对立面、将一些国家放在另一些国家的对立面。因此对新气候协议应该要有“历史的温情”,设定有限目标,不一定一次把所有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公平问题虽然可以有权利、能力、效用、程序等角度的制度安排,但很难让全球人民在当下就未来几十年的某个具体的、自上而下的、量化分配方案形成共识。因此当前以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为载体的、自下而上的、周期更新的、基于各国国家利益和发展优先次序考虑的方案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做公平的微调是行之有效的。而从目前的全球治理能力看,国家自主贡献通过国内立法获得国内共识更为重要,实施也更有保障,“我们要做的”是最好的政策动机。同时,要相信我们的子孙后代会有更大的智慧最终解决这个全人类的难题

(2)立足效益,激励市场。现在各国都在公平问题上扯皮,原因还在于经济利益(It’s The Economy, Stupid!),除了作为正义要求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外,应该更多的认识到低碳发展本身已经在发挥的正面经济效应,也应该给各国一个逐步发展新技术、培育新市场、实施新改革的时间。气候变化是发展造成的,也应该在发展中解决,务实、包容的增长理念更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随着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已不能有效满足,需要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让市场在生态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让生态资本真正成为新增长模式中的生产要素,走低碳发展的“群众路线”,发挥大众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让低碳产业不依靠输血自身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才是长久之计。

(3)以德服人,以理喻人。当前正值中国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2020年前后中国将基本完成工业化,国力将强未强,国际地位正在重塑过程中,传统强国对中国的崛起异常敏感,原有的战略依托也彼此存在着资源争夺冲突的可能性。在此问题上,中国敢于主动释疑解惑、充分沟通、了解关切,自去年以来,中国先后与美国、巴西、印度等发布了联合声明,展望了各自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方面的愿景和行动部署,展现了亲诚惠容、互利共赢的积极建设性姿态。但中国要说服的不仅是国际社会,更重要的是国内人民,特别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要给予老百姓、产业界和资本市场坚定的信心。

如果真要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2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中国人不希望这样的变化仅仅发生在GDP、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数据上,也发生在各国看待绿色低碳发展的包容理念和携手应对人类挑战的正能量上。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