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推动优质生态资源通过金融创新转化为发展资本,助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2025-11-27 11:28 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湖南素有“三湘四水”之称,植被丰茂、四季常青,绿色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结合省内生态资源特点及优势,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推动优质生态资源通过金融创新转化为发展资本,助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湖南省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突破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1%。

一、政策引领: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支撑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将做优“两山”转化的金融生态环境作为推动绿色金融的重要任务之一,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美丽湖南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开展“金融赋能扩绿增效”行动,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建设,盘活生态资源价值。目前,湖南部分地区已启动生态产品总值(GEP)及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配套支持措施不断完善,为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构建了良好基础。

2025年4月,怀化市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后,在湖南率先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鼓励银行机构将特定山林、水域等生态资产及其相关生态产品纳入抵质押物范围,满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营项目开发的合理融资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怀化市分行制定《怀化市金融支持生态产品实现指导意见》,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构建价值保障、价值融资、信用融资、支付结算和金融服务等五大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生态产业领域集聚。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怀化市生态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9%。

二、创新产品:开辟生态价值转化多元路径

一是将“湘林碳票”纳入银行抵质押物范围。作为湖南自主探索的林业碳票,是由湖南省林业局签发的辖内权属清晰的人工乔木林、竹林、油茶林等产生碳汇量的官方凭证,经严格程序确认后,可用于交易、融资、抵消碳排放等,是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联合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质)押贷款工作的意见》,推动辖内金融机构探索将“湘林碳票”纳入银行抵质押物范围,为碳票持有主体融资增信。在签发首批“湘林碳票”后,省内金融机构积极对接碳票主体,创新多种支持模式。例如,工行湘西州分行创新推出“湘林碳票质押+母公司保证”组合模式,以3000吨“湘林碳票”减排量为质押增信,向“湘林碳票”持有人成功发放“种植e贷(茶叶)”300万元。农发行花垣县支行依托十八洞村绿色资产,采用“实物抵押+股东保证+碳票质押”组合担保模式,审批投放“湘林碳票”质押项目贷款7900万元,用于支持花垣县农业推广示范基地项目建设。

二是取水权质押贷款。中国人民银行郴州市分行联合市水利局出台《取水权抵质押贷款操作指引(试行)》,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强对水利项目提“智”改造的金融支持。位于郴州市汝城县的茶坪梯级电站已建成运营近20年,在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方面存在融资需求,汝城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对电站的“取水权”价值进行专业评估,并成功投放890万元取水权质押贷款。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省累计发放取水权质押贷款63笔,金额15.5亿元。

三是“景区收益权+”特色化信贷产品。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印发《关于加强湖南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支持的通知》,指导金融机构针对文化旅游产业季节性强、权益类资产占比高等特点,创新“景区收益权+”特色化信贷产品。全省金融机构积极盘活生态文旅产业,探索“旅游景区经营权”“自然生态景区门票收费权”“景区专利权”等权益质押融资模式,为重点景区开发建设、提质改造等项目提供“一户一策”融资方案。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郴州、张家界、岳阳、衡阳等地数十个生态文旅景区项目获得贷款101.1亿元。

三、健全机制:筑牢协同高效金融保障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推动建立由7个部门共同参与的绿色金融服务美丽湖南建设工作协调机制,指导金融机构为省内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目前,湖南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首批8个省级EOD试点项目在经严格评审通过后正式发布,金融机构对所有项目完成融资对接。

一是持续优化信贷管理机制。在内部转移定价、信贷审批权限、尽职免责等方面对生态产品领域予以倾斜。建行湖南省分行对符合条件的生态产品领域客户贷款利率给予最高50BP的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招商银行长沙分行联合第三方建立涵盖森林碳汇、水域生态价值等多维度信息的评估模型,为生态产品项目贷款审批提供依据。二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中国人民银行怀化市分行联合相关部门创新“财政风险补偿+担保增信+保险保障+社会资本收储”风险缓释机制,地方财政设立总规模8000万元的林业产业发展基金和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推出“生态信用+生态资产或经营权抵押+生态环境系数调节”模式,截至2025年8月末,通过上述基金的引导撬动,已累计带动贷款投放2.6亿元。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