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西太平洋海洋
碳汇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发现,西太平洋广泛存在的“最小含氧带”(即大洋中层广阔的低氧水体)对深海碳汇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研究表明,由于该区域溶解氧维持在较低水平,有机质的降解速率远低于其上方水体,这反而有利于有机质(包括颗粒有机碳和溶解有机碳)更完整地向深层海洋输送。这意味着,最小含氧带内部就像一个“保护层”,减缓了有机碳在中层水体的分解,从而将更多的碳固定在深海,增强了海洋的碳汇能力。这一发现对于准确评估全球海洋碳循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海洋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