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承载着人类共同的繁荣与未来。海洋经济涵盖与海洋和海岸相关的广泛活动,正日益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据估算,若将海洋生态系统、沿海栖息地和海洋资源纳入全球“蓝色经济资产负债表”,其自然资本总值高达约24万亿美元,年均经济产出约2.5万亿美元,可视为全球最具分量的经济体系之一。
同时,海洋在
碳中和领域潜力巨大——从保护和修复红树林、海草等高效
碳汇生态系统,到发展海洋二氧化碳去除技术、海上可再生能源、绿色航运,以及推广提供低碳蛋白质的水生食品,海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多种基于海洋的气候缓解方案。
健康的海洋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基石,也是长期气候稳定与社会福祉的前提。当前,推动海洋经济向可持续蓝色经济(Sustainable blue economy, SBE)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在此背景下,10月16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 发布了《碳中和愿景下可持续蓝色经济》专题
政策研究 (Special Policy Study, SPS) 报告,旨在提出并推动有助于加速蓝色经济的治理体系、发展蓝色金融及推广绿色技术应用的举措,并以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契机,全面、公平推动海洋经济向可持续的蓝色经济转型。来自美国环保协会的多名专家参与该研究课题及报告撰写。报告核心内容如下:
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顶层设计先行
报告指出,可持续蓝色经济的核心是通过海洋相关的产业和活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并将此过程中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退化和威胁降到最低,但该概念迄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定义。作为海洋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在积极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健康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然而,报告提到,中国虽已将发展可持续蓝色经济(即高质量海洋经济)确立为国家战略,但其与其他重大战略缺乏有效衔接,且缺少统一的政策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转型进程。报告建议,为了更加积极并切实推动海洋经济的蓝色转型,应该明确可持续蓝色经济的定义和原则,将其纳入国家最高级别政策框架中,并纳入下一个“五年规划”。
报告强调,为实现可持续蓝色经济目标,需构建完善的海洋核算框架。海洋核算需要整合四类关键账户——海洋资产账户(评估资源存量与健康状况)、海洋经济账户(追踪经济活动与产出)、海洋废弃物账户(记录流入海洋的废弃物与排放)及海洋治理账户(界定责任及监测治理成效)。报告建议开发与现有海洋核算技术指南相衔接的改进方法,并开发更完善的工具应对不确定性和数据缺口。
此外,为解决可持续蓝色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问题,报告建议在国家政策和全球合作层面推动蓝色金融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和信息披露体系、创新保险机制以及拓展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来增强中国海洋经济的融资能力和效率。
海洋赋能碳中和,潜力巨大
报告指出,海洋吸收了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并具备进一步吸收和储存碳的巨大潜力,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多种减缓途径。通过发展海洋二氧化碳去除技术(marine Carbon Dioxide Removal, mCDR)、推动海洋产业脱碳和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可为
减排和更广泛的能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报告将mCDR方法分为生物方法(如营养盐加富、大型海藻养殖、生态恢复等)和非生物方法(如海洋碱化、电化学方法等)两大类。当前,mCDR方法的有效性、生态影响和社会可接受性均存在不确定性,监测、报告和验证(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MRV)体系尚不成熟,缺乏统一标准,生态型监测、报告与验证(ecological Monitoring,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eMRV)工具的相关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
为推动mCDR的有效与可持续实施,报告建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1)研发层面:为确保mCDR路径研究具有系统性与全面性,需科学评估其有效性、环境与社会安全性、可行性及可取性,并严格遵循最佳实践与安全准则。
2)监管与政策框架:建立并完善稳健的国家与国际治理体系及融资机制,以支持mCDR的研发、监管与部署。
3)
市场发展:推动建立科学严谨的碳移除市场标准体系,为自愿性及合规性
碳市场提供制度支撑, 并促进mCDR成果的市场化纳入与价值实现。
海洋产业低碳转型尚需突破瓶颈
海洋产业指的是涉及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各类经济活动。近年来,随着全球脱碳进程的加速,低碳转型已延伸至海洋领域,使其成为战略重点。海洋产业的转型主要包括传统海洋产业(如航运)通过技术升级、能源结构调整与流程优化等方式实现脱碳,以及发展新兴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然而,当前海洋产业的低碳转型仍面临方法与指标体系不完善、长期观测与研究不足、实证研究缺口、社会影响评估欠缺等问题,同时mCDR技术的法律定义、执行程序及监管标准尚也不明确。为应对海洋产业转型及其
碳足迹问题,报告建议:
1)推广低碳技术与实践:通过补贴、税收减免或其他经济激励措施,降低低碳技术的成本,提高其经济可行性。
2)严格控制船舶与作业排放:制定明确的排放标准,并对违规行为实施处罚。同时,政府应支持新型创新技术的研发,以进一步减少海洋产业的碳足迹。
在航运领域,尽管国际海事组织(IMO)和欧盟已推出营运
碳强度指标(CII)、
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等政策以支持净零排放,但转型初期航运从业者面临成本高昂、基础设施薄弱及监管框架尚不完善等问题仍制约航运业转型进程。报告建议,未来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清洁能源船舶推广为抓手,完善老旧船舶报废与更新补贴计划,建设绿色航运通道和清洁燃料加注网络,强化碳排放核算与管理体系,系统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