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将资源导向绿色领域,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赢,多地涌现出成功实践案例。
在
浙江安吉余村,为推进两山 5A 级景区创建,当地以 “大余村” 模式整合 24 个村资产,由控股集团统一运营。兴业银行湖州分行牵头组建 10 亿元银团贷款,期限 18 年,解决项目资金
难题,目前集团还计划通过 PPN、公司债等拓展融资渠道。
福建莆田华峰集团利用废旧塑料瓶生产再生纤维,兴业银行莆田分行为其绿色技改项目开启快速审批通道,提供多类信贷支持,并推出利率优惠激励机制,助力企业年处理数百吨塑料瓶,为知名运动品牌供应低碳产品。浙江德清莫干山景区则创新 “气候生态评分挂钩贷款” 模式,兴业银行湖州分行联合气象局制定赋分标准,评分达标可享利率优惠,已累计放贷 2.45 亿元。此外,兴业银行、天津银行等还推出 ESG 挂钩贷款、“企业绿码” 贷款等,让生态价值可衡量、可交易,破解绿色项目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