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中低温直接利用居全球首位,干热岩利用获突破,形成了成熟开发模式与技术体系、全链条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我国地热产业快速发展
地热作为稳定可靠的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转型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地热资源丰富,是保障能源安全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独特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1/6,其中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量约125万亿吨标准煤,3000~5000米埋深的深层地热资源量达150万亿吨标准煤,是化石能源的80倍,开发潜力巨大。
中国
石化新星公司总经理范传宏介绍,我国地热现代利用(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21世纪以来,结合我国地热资源禀赋和国情需求,主要发展方向转变为中低温地热供暖/制冷等直接利用方式,直接利用量连年稳居世界首位。干热岩高效利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石化实施了我国首个深层干热岩地热科学探索工程福深热1井,完钻深度5200米,实测5131米处温度188.71摄氏度。该井成功探索了深层地热形成与富集机理,探测了深层地热资源潜力,试验和验证了探测评价关键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焕泉介绍,我国已形成成熟的开发模式和技术体系。在中深层水热型开发技术方面,促进地热快速规模化发展,包括地热系统形成机制研究、资源选区评价技术(确立储层类型、深度、温度等六因素评价标准)、热储精细描述技术(建立构造、岩相、温度场等五维模型)等。在雄安新区,基于我国华北地热资源禀赋,研究形成了“上山”找水的勘探思路;明确聚焦隆起、凸起区寻找优质地热资源,埋藏浅、裂缝发育程度高的优质碳酸盐岩热储是重点方向,以此为指导成功开发了渤海湾盆地内雄县、献县等优质碳酸盐岩地热资源。
全链条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我国地热产业快速发展。深层地热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地热中心等一批国家及省部级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我国启动了一批地热领域科技重大专项,涉及重点地区深部地热能探测评价、深部高温地热能探测评价及开发利用示范。作为“地球深部探测计划”重点领域,深层热储因温度高、压力大,成为国际技术前沿。2025年,中国石化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获批新建深层地热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高温成井、热储改造等关键技术,担当起深层地热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任。
当前,地热产业正向 “深部化、多元化” 迈进。“地热+”产业亟待大力发展,应探索“地热+锂”“地热+氦”等矿产资源开发协同;创建“地热+”多能协同技术与应用场景,积极打造油气风光电热储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利用技术,加强“地热+”多能聚合智能运营,推动“源网荷储氢”一体化运营管控,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