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与人类文明演化大趋势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
问题的基础之策。”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也必须是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指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都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高度协同的经济体系。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循环链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相统一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主要特征。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各地方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体系、法律
法规政策体系等方面,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强化经济体系绿色发展底色。大力推进生产体系和生活体系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有效解决了雾霾、黑臭水体、生活垃圾等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的存量环境污染问题,也促进了环保产业发展壮大,并从源头上遏制增量污染的产生。启动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在沙漠化、荒漠化、石漠化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屏障保护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通过绿色金融、生态综合补偿、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等体制机制改革,在探索构建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上取得重大进展。
壮大经济体系低碳发展实力。新时代以来,我国低碳发展实现了从
节能减排到降低
碳强度,再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的战略升级。伴随这一历程,2012年—202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幅超26%,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低碳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截至2024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连续15年、10年稳居世界第一。低碳产业和
市场快速崛起,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7%。
提升经济体系循环发展能力。一方面,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不断强化,循环利用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截至2024年9月,全国建成废旧物资回收网点约15万个,各类大型分拣中心约1800个。开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60个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10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等项目建设。2024年,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55%。另一方面,资源循环利用行业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组建了我国在资源循环领域首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
我国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上取得的可喜成就,充分彰显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威力和实践伟力。对标目标任务,我们仍需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持续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大力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