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浙江调研时来到舟山市定海区新建社区。见到当地利用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群众收入普遍增加、日子越过越好,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这深刻指明了“美丽经济”的内涵和特征。“美丽经济”主要指以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将资源优势、环境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具有生态优先性、产业融合性和民生普惠性。“美丽经济”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美丽中国建设深入推进,各地积极布局“美丽经济”新赛道,“美丽+”模式不断涌现,推动“美丽经济”不断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推进产业融合、城乡共美,是激发“美丽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浙江省湖州市“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域一风光”,安吉乡村创办“千家乡宿共富区”“两入股三收益”等机制,点亮乡村“美丽经济”。
福建省三明市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文旅+小吃”“文旅+康养”“文旅+体育”等新业态。
山东省兰陵县探索“文明教化+文创产业+美丽乡村”模式,将非遗、民俗与乡旅相结合,发展以生态文化资源为特色的“美丽经济”。从“千万工程”的战略擘画到多地探索的“点绿成金”、产城融合,“美丽经济”已成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美丽经济”将美丽生态作为发展之基、普惠之本,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对“环境美”和“发展美”的期盼,让人民群众在共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过程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美丽经济”成为连接城乡、激活区域发展潜力的重要纽带,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美丽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进一步释放“美丽经济”发展活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掘地域文化特色和生态人文价值,将文创、美学融入“美丽经济”产品和服务。鼓励“美丽+”“+美丽”模式创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森林康养、
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美丽健康等绿色产业,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延伸。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
政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