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蒸发四万亿,中国股市到底会往何处走?

2015-5-8 15:07 来源: 雪球

“几天蒸发四万亿,中国股市到底会往何处走?”


暴跌之下 必有段子 先来几个

沪指重挫近400点跌逾8%,A股连跌多日,三天内A股市值已经蒸发掉近4万亿。有的股民在关灯吃面,有的不忘自娱自乐。段子手们在大跌大涨的日子里都是闲不住的,正文之前先来点小菜,聊表安慰。

1、我们都是侠之大者。说好的为国接盘,都以为扔菜盘,没想到扔了个磨盘下来。上午在电脑前看K线图,下午在医院看心电图。实习医生担心地问:再这样下去,床位怕是不够啊。院长捻须一笑:不会,照这样下去,不够用的只能是天台。

2、大家的心声:为国接盘算工伤吗?

3、大盘跌这么凶,我的股票一直横盘,纹丝不动。卧槽,原来是躺在跌停板上。

4、我爸问我:今天股市行情如何?

我没说话,走过去双手搂着他……

我爸:噢,抱爹啊。[泪奔中……]

5、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6、#多么痛的领悟#深深地感受到了:吃肉的时候没赶上,挨打的时候一个也没有落下…

一项指标亮红灯,务必警惕杀跌风险

摩根士丹利七年来第一次下调中国股市整体评级,称由于股价飙涨、盈利能力降至2009年以来最疲弱水平,中国股市已变得昂贵。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还在上述研报中表示,中国(股市)近日的戏剧性表现推动绝对和相对估值恶化,并带来糟糕的技术面超买状况。

交通银行旗下投资银行与证券业务子公司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则表示,与债券市场相比,股市已经不再便宜。它发现,上证指数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已经回落到股市2007年和2009年见顶时的水平。这一项不寻常的指标已经亮起了红灯。

目前到底处于什么阶段?

股市连续下跌,很多人开始坐不住了,包括我们参加机构的一些内部沟通会,也有人提出目前市场目前的风险点变得更加难测。

距离上个月我们做风险提示过去不到一周的时间,市场其实表现出来的这种回撤压力是有预期的。

我们说有预期来自两个方面:

1、成交量的萎缩,这个萎缩来自两个层面,一个是打新冻结的资金继续上升到万亿规模,一个是两融目前处于严查阶段,券商压缩两融,对于杠杆比率的调整,对于可冲抵保证金证券折算率的调低都是导致市场资金相对紧张的因素,根据数据统计,目前两融余额为1.78万亿,占到自由流通市值的8.1%,且4月份两融日交易额3360亿,占到市场交易额的18%,于此目前两融品种在杀估值的时候,往往会呈现承接资金不足而短期出走资金压倒性走势。

2、市场开始对于各种印花税以及政府提示风险的心理压力开始呈现,特别是在个股均大幅上涨,且是短时间上涨的背景下对于场内情绪肯定是要影响的,我们归纳于情绪波动。

以上两点导致我们看到以主板融资融券为主的前期基建板块的大幅溢价在这个效应下开始出现集体性杀跌,因为他们需要的承接资金不足以在短期内支撑筹码套现需要。

就目前阶段的风险,我们理解的一个是情绪波动带来的估值修复,一个是资金相对递减造成的短期博弈天平失衡。

市场的牛市基调依旧存在:

1、我们说整个投资理财渠道相对有限的背景下,房地产虽然在一二线城市有反弹,但对于房地产投资的吸金效应依旧是递减的,这一点我们从包括目前已经公布的全国商品房销售数据量价齐跌的大背景可以理解。

2、我们依旧处在降息降准周期,而且近期即将公布新一轮降息,市场上资金从银行搬家的趋势还会持续。

3、政策基调的牛市,对于改革、转型、以及新兴产业的扶持态度我们认为依旧是积极的,包括现在国税总局公布对于新型业态不得统一组织纳税评估和检查,说白了,类似电商,新兴产业国家的态度是支持的,而对于今天公布的对于购买商业保险给予个税优惠则从另外一个层面鼓励大众利用各种渠道合理避税,于此理财服务,健康保险服务的利好今天其实有呈现,但被各种传言和市场情绪影响了效益,包括我今天发了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主推贴,我们观察整个板块标的包括中科金财,金证股份,信雅达、安硕信息依旧以涨停报收,而互联网+题材依旧呈现强势的状态,虽然这些板块从估值上确实有估值压力,但市场对于新兴产业的追捧从这个层面理解还是在持续,所以我们依旧关注互联网+、智能制造、国企改革板块的套利机会。

目前的股市好像总是这样,一旦任何一个板块起风,就会短时间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旦资金开始出走,人气又会消散得很快,特别对于大象级别的主板标的而言,筹码出走和资金入场的时间错配造成的博弈失衡,是目前大幅回撤的重要原因。

综上,我们依旧认为目前暂未出现政策压力倒致的行情属性变化,仅仅只是因为场内资金博弈下的波动。

应对策略依旧是对于自己估值认可的标的,合理吸纳,对于超预期的标的,适度的收回资金平衡仓位。

另外这个阶段,降低杠杆,降低市值增值预期,整个市场博弈到了新增资金和存量资金的一个平衡点,但还不至于让股市没有行情,做自己懂的票,舍得给时间,不急不躁,牛市未终结,调整依旧是良性的自我修复。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