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良好的生态,就没有优质高效的农业;没有绿色的农业,就难以满足安全的供应,生态安全、生产绿色、生活美好是相互依存的。以大生态观指导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强化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品开发提质增效,能够为农民增收致富与和美乡村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与新的跨越。
实施大生态观的现代农业发展策略,重要目的是带动农民创业与和美乡村建设。在具体实践中,现代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的结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向。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高优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农业,能够有效推动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例如,
福建省武夷山市以“乡村振兴+绿色产品+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为引领,打造特色“农业+农旅”结合发展新平台,构建了绿色产品、文创产品、文创空间等创业支撑体系。通过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开发国家公园风景道、乡村旅游新驿站、乡村特色农研学等项目,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提升了沿线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这种模式不仅让游客体验到乡村的自然美景,还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
实施大生态观的绿色精准开发策略,重要目标是引领区域特色优质产品的开发。实施现代农业绿色精准开发,需要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现代农业农村的支撑。其核心是以农业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以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变革为关键点,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以促进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培育具有新技术、新要素、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等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力。
在绿色农业开发过程中,农业新质生产力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农业传统生产领域科技的原创性突破。当前在生物育种、农业
碳中和、土壤检测与生态修复等领域,科学技术创新展现出巨大潜力。以生物育种为例,利用人工诱变、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已实现水稻的精准高效育种,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二是先进生产要素的引入和集成,比如应用物联网和智能技术,可实时监测和分析指导农事活动。智能农机装备、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类似新业态的发展,都体现了农业科技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三是农业功能的跨界突破。农业不再局限于提供食品,在生物制造等领域正发挥新的作用,如利用工业尾气生产蛋白质、将农业废料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农业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与优质食品供应,需要发展精准绿色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因此应用数字农业技术势在必行。实践表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对农田的土壤、气候等进行实时监测,农民可以根据监测数据精准施肥、灌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引入智能灌溉与精准耕作系统,能够实现农田灌溉与耕作的自动化和精准化,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