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将成产业准入门槛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节能标准体系

2015-4-23 18:29 来源: 科技日报

至少淘汰20%落后产能

《意见》明确提出了工作目标,“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80%以上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节能标准有效实施与监督的工作体系,产业政策与节能标准的结合更加紧密,节能标准对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意见》还确立了实现目标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准入倒逼”,加快制修订强制性能效、能耗限额标准,发挥准入指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坚持标杆引领,研究和制定关键节能技术、产品和服务标准,发挥标准对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提高节能标准水平,促进节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共同治理,营造良好环境,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节能标准化共治格局。

特别是在“探索能效标杆转化机制”方面,将适时把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强制性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指标体系,将“领跑者”企业的能耗水平确定为高耗能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准入指标。能效标准中的能效限定值、能耗限额标准中的能耗限定值应至少淘汰20%左右的落后产品和落后产能。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节能标准是国家节能制度的基础,是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是化解产能过剩、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支撑。如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有效支撑了火电、钢铁建材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的实施;依据能效标准对33类产品实施了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对80类产品实施了自愿性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对家用电器、照明产品、交通工具等19类产品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办公设备、照明产品、交通工具等30类产品实施了强制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有效促进了消费向高效节能产品转型,推动了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使我国部分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