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源研究所今日在北京正式发布了“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2.0”,并介绍了在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应用的领域、挑战和建议方面的研究成果。此次发布会同时也是世界资源研究所系列经验分享活动的第一期,来自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环境交易所、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研究所、中环联合认证中心等机构,从清单的编制、应用以及第三方核查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温室气体核算是城市低碳发展的第一步,它将有助于了解城市整体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趋势,识别主要排放源,为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制定,以及城市的低碳规划与评估服务。此外,城市温室气体核算还可以帮助加强能力建设,有利于国家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的建立。
世界资源研究所于2012年9月联合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共同发布了“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测试版1.0)”,这是中国首个全面核算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工具。在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有10多个城市使用这一工具计算温室气体排放,来自40多个城市的300多名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接受了相关培训。基于城市管理者、研究机构、技术支持机构等相关方的反馈,工具2.0的主要变化包括新增了对不同能源品种排放的计算,以及根据国内外动态更新了报告格式和相关参数等。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是一项相对较新的领域,从良好的技术标准到实际操作中的正确、熟练应用还需假以时日。基于Excel开发的‘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内嵌了计算公式和默认排放因子,最大化方便了用户为城市计算排放。同时,不断更新工具版本也及时反映了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并使工具能够更加满足用户的需求。”世界资源研究所气候项目高级研究员房伟权在会上说。
房伟权继续补充道:“一部分城市在清单编制完成之后并没有真正应用起来,或者不知道该怎么用。世界资源研究所将加强对优良案例的总结和推广,帮助更多城市了解清单应用的实践和作用,促使将清单和实际
减排行动联系起来,例如,如何利用清单信息追踪城市的“十二五”
碳排放目标完成情况,并为“十三五”碳排放目标的制定提供支撑,如何通过清单识别减排潜力与项目,如何利用清单评估
政策行动的减排效果等。 ”
世界资源研究所在清单应用方面的相关产出包括此次会议上发布的工作论文《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应用的领域、挑战和建议》,以及正在进行的研究报告《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与应用的国内外经验》,后者将总结更多城市在这一领域的先进经验,包括伦敦、纽约、东京、斯德哥尔摩、惠灵顿,还有在中国清单编制领域走在前端的
浙江省。
排放核算和清单编制的任务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技术支持人员,随着城市核算温室气体排放的需求日渐增加,本地队伍培育方面还略有不足。世界资源研究所希望通过系列的培训、研讨活动,培养更多城市清单方面的专家。此次发布会同时也是世界资源研究所系列经验分享活动的第一期,接下来,世界资源研究所还将在全国范围内联合相关机构定期开展类似活动。第二期经验分享会定于4月3日,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和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中心在杭州联合举办“市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及应用经验交流会”,重点讨论浙江省区县清单编制中遇到的
问题和解决方案。
出版物描述: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针对中国城市开发了“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测试版1.0)”。该工具根据国内外权威标准开发,为中国城市量身定做,旨在探索城市温室气体核算的科学方法,是国内首个全面核算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工具。
全面核算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工具对城市中的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以及废弃物处理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全面核算。工具涵盖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同时,工具还考虑了跨边界交通和跨边界废弃物处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数据收集方式:“自上而下”数据收集方式是指从相关机构获得已有的统计数据和部门数据,主要体现为从统计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等获得数据。“自下而上”数据收集方式是指从终端消费处收集并汇总数据,主要体现为通过调研和抽样调查等方式获得数据。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城市层面统计数据和部门数据可能缺失,无法只通过“自上而下”一种方式获得全部所需数据,通常需要结合两种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额外关注城市重点排放领域:工业、建筑和交通三大领域是城市排放较为集中的领域,也是城市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领域。另外,废弃物处理也是体现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特点的一大排放源。因此,工具在设计数据收集类别、详细程度和核算结果展示时,额外重点关注了这四大领域。
与国际、国内标准兼容:工具采用一套数据、多套产出的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和国内政策需求,同时产出“GPC报告模式”、“省级清单报告模式”、“重点领域排放”报告模式(工业、建筑、交通和废弃物处理)、“产业排放”报告模式、“排放强度”报告模式和“信息项”报告模式,旨在为中国城市提供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和国际标准接轨的温室气体核算途径,方便使用者进行统计核算和数据上报,或进行国际比较。
自动化设计减少了用户工作量:工具提供嵌入式计算公式及默认排放因子,对于不希望深入了解核算方法或不希望使用自定义排放因子的用户,只需要收集和输入活动水平数据即可。完成数据输入后只需一键操作即可生成核算结果表格,减少了用户的工作量。另外,所有计算方法和默认排放因子数据均在《指南》中有详细说明,保证了工具的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