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金融是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指通过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
市场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碳金融市场、碳金融服务和碳金融
政策,其中碳金融市场是碳金融
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强调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气候问题。碳金融依托碳市场交易,将环境效益纳入金融考量范围.在降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达到平衡.是全球金融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国际金融博弈的战略性领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界定碳金融市场.广义的碳金融市场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低碳项目投融资市场、绿色信贷等金融交易活动。狭义的碳金融市场专指碳排放权交易以及与排放权相关的各种衍生产品交易市场。
据了解,《京都议定书》设定的发达国家
减排目标使碳排放权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金融属性.通过以上三种交易机制,使金融属性得到有效发挥,形成了碳排放交易市场,降低发达国家履
行《京都议定书》中减排义务的经济成本,引导资金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缩短全球贫富差距。
国际碳金融发展经验--交易系统多样化
当前,碳金融市场形成了两个典型交易系统:一个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即基于排放权指标的交易。配额市场是基于总量限制与交易机制创建的,指的是总量管制下所产生的排放权的交易。
如欧盟排放权交易制的“欧盟排放配额”交易。二是基于项目的市场,指的是对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的交易.是基准与信用机制。如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经核证的减排量”、联合履约机
制下的“减排单位”。目前总量限制所产生的约束要比没有总量限制的减排项目自身产生的利益激励更为严格,因此,配额市场的交易成本更低以及流动性更高。所以目前国际碳市场以配额市场为主体,以项目交易为补充。据易碳家了解到,按照交易动机不同。全球碳金融市场还可以划分为强制履约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全球碳排放权市场框架 已初步形成,碳交易系统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
国际碳金融发展经验--交易场所规模化
目前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参与全球碳交易做好准备,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印度等纷纷尝试建立碳交易所,探索本区域碳交易模式,期望在这个新兴市场抢占先机,使得交易场所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据易碳家了解到当前,全球最著名、设施较完善的是欧洲气候交易所以及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由于这两个交易所的发展壮大。碳交易吸引各方广泛关注。使得英国的伦敦金融城和美国的芝加哥成为全球碳交易的两大中心。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实行总量限制和交易制度。该体系对每个欧盟成员国设置碳排放限额。各国碳排放限额加起来不超过《京都议定书》承诺的减排量,欧
盟排放交易体系为欧盟达到减排目标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当前已确定到第三阶段 ,涉及到更多的企业,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规模日趋提高。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全球最先自愿参与温室气体减排市场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交易平台。发挥经济手段的刺激作用,成为全球自愿碳减排市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