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碳交易中的金融机构分析

2015-3-5 09:49 来源: 易碳家-中国碳交易网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经历金融危机后,金融业亟待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大批传统产业改造、大量新兴产业成长,会产生大量“绿色信贷”需求,同时,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将面临新的发展空间,低碳经济催生了碳金融

所谓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根据世界银行报告,2006年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已达到300多亿美元。到2020年.未来碳交易市场会达到3万亿美元,恐怕比原油市场以及目前最大的商品市场都要大很多。

尽管经历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受到沉重打击,金融业出现了大量的重组与整合,但国际金融格局和金融秩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难有本质性改观。而且,通过此次结构调整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发达国家金融业已开始积累新的发展能力,开始争夺碳金融体系中的主导权。

国际领先的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业务范围渗透到市场的各个交易环节。如在原始碳排放权的生产中,商业银行向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在二级市场上充当做市商,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开发各种创新金融产品,为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等。目前,全球已有40多家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加入旨在推动环境保护的“赤道原则”,同时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该原则.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投资银行则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参与碳市场。世界银行目前已经设立了10个碳基金,总融资额超过25亿美元。私募基金也越来越关注碳投资。截至2007年底,私募资本主导的碳基金数量已经超过政府机构或组织主导的基金。目前,全球共有58个碳基金.规模达1l8亿美元。

近年来 国内银行也开始涉足碳金融市场,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探索出了针对清洁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的各种创新融资方案f如节能服务商模式,EMC;金融租赁模式等等,有效地降低了项目开发的成本和风险。

如果从国际碳交易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所从事的碳金融业务仍然相对单一,而且集中在相对下游和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对于项目咨询、二级市场交易以及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开发等领域,则涉足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对碳交易整体认识不足,以及相关业务能力有限: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的碳交易市场的主体仍在国际市场.我国的碳交易机制r主要指的是Cap—trade交易机制1尚未建立有关。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