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
市场和ESG都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也是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的重要落笔之处。”
北京绿色交易所(以下简称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7月5日在2024新京报贝壳财经年会主题为“ESG强监管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论坛主旨发言时指出。
来自王乃祥的介绍,北京绿色交易所成立于2008年8月,16年来深耕绿色低碳领域,把
碳交易市场建设和参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形成了碳定价、碳量化、
碳金融三大核心能力。
“国发〔2021〕15号文提出:‘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在承担全国自愿
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这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功能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他说道。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
政策工具
在主旨演讲中,王乃祥首先就北京绿色交易所在支撑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做以现场分享。
据其介绍,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建设已经走过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主要由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就是强制碳市场,以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就是自愿碳市场组成。
“二者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王乃祥具体解释道,强制碳市场的交易产品为碳
排放权配额,包括地方
碳配额和全国碳配额两种;自愿碳市场的交易产品为核证自愿减排量,即
ccer,也称为
碳信用。
强制碳市场主要按照“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全国铺开”的思路逐步推进。2013年以来,北京等七省市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继开市。北京碳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运营,现已形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市场规范”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绿色交易所作为北京市政府指定的碳排放权试点交易平台,持续支撑全市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年度履约工作。截至目前,累计成交超过1亿吨,成交额超过41亿元,成交量、成交额都居于国内试点碳市场前列。同时,绿色交易所已经连续两年配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开展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运行,有力促进了北京市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下降,并为全国碳市场建设和全国各地低碳城市建设贡献了“北京经验”。
自愿碳市场则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支持控排单位完成履约义务,实现了全国碳市场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同时也将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对来自各行业的各类市场主体都意义重大;更为探索加强碳市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切入点。
在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和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王乃祥表示,绿色交易所一直在积极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
一是开发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负责交易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交易结算等服务;二是研究编制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安全稳定、规范高效运行提供规则保障。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仪式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活动,并宣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当日总成交量37万余吨,总成交额超过2383万元。”他介绍道。
围绕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和服务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SG将带来诸多机遇
接下来,王乃祥就绿色交易所在助力ESG生态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做以分享。
ESG作为充分关注环境、社会、治理等非财务因素的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实践,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主管部门和标准机构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日趋严格。
国际方面,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于2023年6月发布了首批两项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性标准;欧盟理事会于2024年5月通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这是欧盟继两年前批准《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之后,又一个强制企业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的重要
法规。
国内方面,2022年6月,原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将ESG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流程管理;并明确银行保险机构应当自指引实施之日起1年内建立和完善相关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绿色金融管理工作符合监管规定。2023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为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要求,今年4月,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5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并明确了时间表,这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拉开序幕。
王乃祥表示,上述政策要求的日趋明确,将会推动我国ESG规范化、快速发展。同时,他也认为,在标准日渐成熟、监管逐渐加强的趋势下,围绕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和服务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SG将带来诸多机遇。
从企业角度看,应紧跟政策与行业趋势,加强ESG信息管理与披露能力。当前,以碳排放量为核心的信息披露是主流趋势,ISSB的国际准则和国内三大交易所的报告指引均要求主体披露碳排放量。企业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培养专业人才等,强化自身能力,以应对相关趋势。
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应加强对ESG风险的识别与管理能力。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根据七部门指导意见的要求,研究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碳核算等绿色量化能力,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服务社会经济绿色转型。
从全社会角度看,应构建良好的ESG生态体系。通过优化完善人才、信息、资金、中介等ESG生态体系要素,可以促进ESG产业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北京市高度重视ESG相关工作。前不久,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了到2027年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强化ESG信息披露、加强ESG生态体系建设、支持ESG评级体系高水平特色化发展、丰富和深化ESG实践、推动ESG试点示范、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明确提出要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等相关机构探索ESG市场服务生态建设。
“这既是对我们过往ESG相关工作成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提出的期待和要求。”王乃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