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如何通过碳市场管控钢铁碳排放?

2024-5-24 14:50 来源: 绿技金创 |作者: 王际杰 郑鑫航

      近日,路透社向8名分析师调查得知,欧盟碳排放配额今年的平均预测价格为63.96欧元/吨(约合69.01美元/吨),明年预测为74.00欧元/吨(约合79.83美元/吨),与今年1月份公布的预测结果相比分别下调了13.7%、11.2%;第2季度的最新平均预测价格为62.30欧元/吨,相较1月份公布的预测值下降了18.8%。根据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4月初公布的资料,由于再生能源发电量飙升,欧盟排放权交易系统2023年涵盖的碳排放量下降15.5%。作为全球率先实施的主要碳交易体系之一,欧盟碳市场的活跃度和成熟度相对较高,在形成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同时,成为了欧盟管控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政策工具,也是其强化钢铁行业碳减排约束、加快其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渠道。

  如何在全球气候行动持续强化的背景下增强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本文介绍欧盟碳市场基本情况、对当地钢铁行业影响,并为我国钢铁行业更好地加入碳市场、推动我国碳市场建设完善及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参考。

  气候行动目标持续强化

  支撑碳市场良好表现

  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欧盟碳市场分阶段覆盖了欧盟能源、制造业等重点排放行业主要排放源,涉及电力、能源密集型工业(如钢铁、水泥、炼油等)、航空业、航运业等行业主要排放源,在欧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比达到40%以上。得益于相对严格的政策目标设定,欧盟碳市场基于“总量—交易”的市场架构,能够有效约束有关行业年度碳排放。同时,相较于碳市场边界以外的主体,欧盟为其碳市场设定的减排目标,凸显了碳市场对其履行国际气候承诺的重要性。

  在市场运行方面,碳市场政策框架总体稳定,参与主体类型多样,交易产品金融化程度较高。在总量控制和配额分配方面,碳市场配额总量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配额分配方法以基准线法为主,采取有偿分配和免费分配相结合的方式,且有偿分配比例逐步上升,形成了制度化的安排。同时,欧盟碳市场交易活跃,碳期货等衍生品交易占据主体地位,这也使得欧盟碳市场形成即期和远期价格信号之间的传导,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的交易需求。得益于欧盟碳市场有偿分配收入,欧盟政府还建立了现代化基金、创新基金等政策工具,其资金用于推进能源转型、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等相关进程,进而有效利用碳市场收入。

  考虑到市场规模、流动性等因素,欧盟碳市场成交价格及其走势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受市场配额过剩、宏观经济形势等影响,欧盟碳市场的市场价格曾长期低位运行,对重点排放单位碳减排难以形成有效约束。自2018年起,欧盟采取举措收紧配额分配尺度、严格管理市场总量目标,并建立市场稳定储备机制(MRS)等调节工具,促进其市场恢复活力,碳价也企稳回升,推动碳市场成交规模和碳价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2022年后,受宏观经济、地缘政治、能源市场波动等影响,欧盟碳市场成交量和成交价格波动幅度增大,但总体仍维持高位运行。

  近年来,持续强化的欧盟气候行动目标所形成的市场预期是支撑欧盟碳市场良好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欧洲绿色新政等提出以来,欧盟气候政策目标持续提高,并对欧盟碳市场提出更高发展要求,增强了其减排约束力。具体来看,欧盟碳市场拟在覆盖电力、钢铁、航空等重点行业基础上,进一步纳入航运业等其他行业,并探索针对建筑、交通等行业建立相应碳市场(EU ETS II),扩大碳定价约束范畴。同时,在欧盟提出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前提下,欧盟碳市场免费配额将逐步减少,配合MRS等调控工具的持续完善,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主体对于中长期市场配额趋紧的预期,支撑了其当前碳价的强势表现。

  欧盟钢铁业碳排放管理

  呈现3个特点

  欧盟碳市场自第一阶段起就将钢铁行业主要排放源纳入了管控,凸显了钢铁行业在欧盟碳排放结构中的重要性。当前,欧盟碳市场主要覆盖了钢铁业生产活动中的直接排放部分,其配额主要基于基准线法分配。由于钢铁行业被欧盟官方定义为“高碳泄漏风险行业”,其仍可获得一定比例的免费配额分配。然而,随着碳边境调节机制深入实施,该免费配额将逐步取消,当地钢铁行业的减排压力也随之增大。由于钢铁业生产过程中电力消费受到电力行业碳减排成本影响,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也考虑利用部分配额拍卖收入对当地钢铁行业进行补贴,减小“碳—电”价格传导对钢铁行业生产成本的影响。同时,欧盟政府利用欧盟碳市场拍卖收入设立的创新基金等,目前已投入近20亿欧元(约合21.57亿美元)用于支持能源和工业转型技术项目研发,其中也包括钢铁行业相关低碳技术研发,如钢铁碳捕集与利用、氢基直接还原铁矿石、氢炼铁突破技术、电子束与紫外线涂料固化技术等。这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资金支持,将加快有关降碳科技研发步伐。

  这也使得欧盟碳市场下的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呈现出3个特点:

  一是碳减排约束力度持续加大。在欧盟碳市场配额总量目标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配额分配受基准线调整等因素影响将不断收紧,使其配额缺口随之增大,导致钢铁行业承担的减排责任和成本压力增大,倒逼钢铁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充分考虑碳市场成本与其生产经营的关系,提前谋划布局减排策略和举措,力争在降碳领域获得竞争优势。

  二是国际竞争需求得到重视。欧盟在钢铁行业碳配额分配方式上考虑了碳减排成本对其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选择差异化处理钢铁行业和电力等内向型行业配额分配方式,为当地钢铁企业提供适宜的免费配额,减少碳市场实施后对其国际钢铁贸易等领域的冲击,为有关企业提供一定弹性,进而在推进总体减排目标实施的同时,兼顾国际产业竞争需要。

  三是低碳转型激励有所保障。在将钢铁行业纳入欧盟碳市场管控范畴的同时,欧盟也利用有偿分配等产生的碳市场收益对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持,有针对性地推动钢铁行业低碳、负碳技术等研发和推广,在推动钢铁行业碳减排的同时,促进其降碳项目建设,减轻其低碳转型的成本压力。

  在此形势下,欧盟钢铁行业绿色发展节奏有所加快,低碳化、智能化等趋势逐步显现,强化了“绿色钢材”概念,日益关注该行业产品含碳量问题,并在其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单边政策中得以不同程度体现,成为其与贸易伙伴协调的焦点事项之一。

  构建多层次碳市场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对于我国而言,在落实“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也需积极构建多层次的碳市场。

  一是加快将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鉴于欧盟碳市场的实施对欧盟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以及钢铁行业在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结构中所处重要位置和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可考虑尽快将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加速钢铁行业降碳进程,促进低碳技术应用。同时,结合电力市场化改革等进展,建议妥善规划钢铁行业碳排放管控范畴,有效支撑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和国家减排目标的落实。

  二是综合考虑钢铁行业配额分配方法。在考虑宏观减排目标需要的同时,有效协调行业排放特征、贸易结构等因素,以基准线法等为基础,制订钢铁行业配额分配方法,释放清晰的行业低碳发展信号,避免“鞭打快牛”等现象,推动我国钢铁产业结构向绿色、高端、智能的方向发展。同时,结合我国钢铁行业海外贸易竞争形势,妥善推动该行业有偿分配等工作。

  三是双向发力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在提升我国钢铁业减排约束力的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考虑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一定的支持政策,保障该转型过程稳步推进,维持行业经营、就业等基本态势稳定。其中,建议加强对钢铁行业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支持,综合利用各类碳交易政策工具、金融工具等为该类技术攻关、示范项目建设、行业推广等提供政策或资金激励,推动行业企业绿色转型目标实现,提升钢铁行业绿色制造、运营等能力,在全球气候行动持续强化的背景下持续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