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水泥企业案例范本:碳捕捉怎么做?

2015-1-28 21:5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碳捕捉


正是在类似的背景之下,辜成允将视线投向了碳捕捉领域。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李家维透露,辜成允本人是杂志《科学人》的忠实读者,“这本杂志多次提及碳捕捉的话题,不知道是否影响了他的决策。”“绝对有关。”辜成允向《第一财经日报》确认,《科学人》杂志对于碳捕捉的讨论,让自己开始思考并且决定投资碳捕捉。

“你的废料就是我的原料,绝不浪费。”在这一原则之下,2012年,台泥与台湾工研院合作,在台泥和平厂设置“钙回路碳捕捉”实验工厂,“钙回路碳捕捉”技术将碳捕捉技术与水泥生产制造环节紧密结合。当氧化钙吸附剂逐渐失去捕获活性后,可以完全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料。换言之,在水泥生产过程结合钙回路捕获二氧化碳技术不需要额外吸附剂,也不会产生废弃物,并且由于吸附剂的循环利用与废热回收的有效应用,可以大幅降低捕获的成本。

具体来说,这项技术将石灰石(碳酸钙)以及氧化钙的反应进行反复循环,能捕获90%以上的二氧化碳。被捕获的二氧化碳,意味着商业机会。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这些二氧化碳,试验性地培养微型藻类,微藻是制作生物柴油、化妆品、保健品等的原料,仅以实验中的微藻生产虾红素来看,每公克虾红素价值2万元新台币,经济价值极高。此外,可销售给碳酸饮料企业、做化学原料以及生产电子产业的清洗剂,或是打到地底下,用压力差引出天然气或石油等。

台泥正在通过降低碳捕捉的成本逐步向全面商业化靠近,2014年,这项技术获得发明界奥斯卡——美国R&D全球百大研发奖,原因之一就是碳捕捉的成本由此前的100~120美元/吨,降至60美元/吨。未来,若成本降至20美元/吨以下,则能够大量、有效利用二氧化碳。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