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金委马骏:中部地区要真正把自己的长项、未来要做的绿色低碳的产业规划出来,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政策

2024-3-28 17:06 来源: 大河财立方

  “中部确实有很多地方碳强度是很高的,所以要真正把自己的长项、未来要做的绿色低碳的产业,给它规划出来,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政策。”

  3月28日,中国绿色金融的领军人物,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部地区要利用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对绿色低碳产业进行规划。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

  “如果把2016年作为一个起点,当时人民银行牵头七部委搞了绿色金融指导意见,我们已经搞了7到8年的绿色金融。”

  马骏提到,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绿色信贷市场,余额达到了30万亿元;我们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余额达到2.5万亿。

  这些绿色金融工具支持了哪些产业?在他看来,最典型的就是三大产业,一是新能源产业,中国新能源新增的装机量是全球最大;二是电动车产业,中国电动车的产销量达到全世界的60%左右;三是像电池这样的新能源设备组件等产业。

  不过他也提到,如果没有一个可靠、可信、科学、符合《巴黎协定》也符合“双碳”要求的转型计划,就很难做转型金融。“因为做了以后可能会出现‘假转型’‘洗绿’的风险,因此难度很大,要从辅导企业来做他们的转型计划,要求披露相关信息,包括短期、中期、长期的转型目标等。”

  马骏认为,当前绿色金融要迈向下一个阶段,最大的瓶颈就是建立转型金融的框架和体系,里面有完善的界定标准、披露要求、转型计划等要素。此外还要考虑到公正转型这个要素,因此有些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如果要辞掉一些员工,会给这部分人提供再教育再就业再培训的计划。

未来30年绿色低碳融资需求累计约487万亿

  “关于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融资需求,其实几年前我们做过一个测算,当时我是以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的名义发表了一份报告,结论就是未来30年当中,我们累计的绿色低碳融资需求达到487万亿。”

  马骏提到,此外还有一个是年化的概念,如果把30年作为分母的话,平均每年融资需求大概在16万亿。“我们现在没有做到16万亿,最近几年平均可能在10万亿左右,所以跟16万亿的目标相比,我们大概还有6个亿的缺口。中国情况还是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好一点。”

  “我觉得未来应该有一个央行的金融工具去支持转型金融,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转型金融需要有标准和转型计划,但是有了标准和转型计划以后,能不能有便宜的资金,这也是一个配套的诉求。我想人民银行以后要考虑推出,用于支持转型金融的一个特别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马骏说。

  他还提到,现有的一半成熟的绿色技术能够让我们减少一半的碳,还有一半的碳,就需要靠未来的发明和更加成熟的技术来实现。“那一半的碳到底谁来投资?这就是一个金融的问题,我们要大力地动员更多的PE、VC,这样可以承受风险的资金去进入绿色低碳科技的领域。”

中部地区低碳发展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

  碳排放大省,在面临绿色低碳转型时,如何处理好协调关系?

  “中西部地区可能面临的问题,第一就是怎么样做好规划,真正把自己的长项、未来要做的绿色低碳产业,给它规划出来。”马骏表示,这种规划不能完全照搬别的地方的政策,要真正利用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把这些产业做起来。

  “要重点做一个规划,到底是什么?这就要因地制宜了。有了这些产业规划以后,才能够配套绿色金融的政策和工具,政策工具也就是指怎么动员银行、资本市场的资金,以及动员外地的和外国的股权资金来参与到项目当中来。”马骏说。

  他还提到了湖州绿贷通的案例。据了解,2018年湖州市率先建成“绿贷通”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融资对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绿贷通”在银企对接、产品创新、服务机制等方面率先探索,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模式变革、制度变革和效率变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多地推广应用。

  随着绿色金融改革不断深入和数字化改革持续推进,湖州市按照“统一数据底座、集成应用服务、多跨高效协同”的原则,构建了具有湖州特色的“数智绿金”体系,打造1+4+N的数智绿金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个人、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如何把项目与资金对接起来,也是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项目找不到钱,也有很多钱找不到合适的项目,湖州绿贷通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马骏表示,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实有很多地方政府,已经试水打造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验区里面有相当部分已经拿出了自己的财力去补贴绿色金融的活动,这些做法是可以推广的。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