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折射出绚烂的光芒

2015-1-20 16:11 来源: 中国低碳网 |作者: 隋笑笑


所谓的碳金融,指的是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2013年是中国碳交易元年"这句话对于相关业内人士早已耳熟能详。中国低碳网记者获悉,近期公布的《中国低碳金融发展2014年度报告》对我国碳排放趋势预测,称202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将达到世界的三分之一,碳排放压力的巨大也预示着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潜力,国内以碳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碳金融的发展前景正在人们的眼中折射出绚烂的光芒。

"碳金融"盘活碳配额资产

国内碳交易市场建设源于2011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深圳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深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目前,全国七个碳交易试点根据其各自制定的纳入标准,共纳入2000多家各类企业,每年发放的配额总量约12亿吨,市场价格从最低20元波动至最高130元不等。

在各地试点过程中,如何既能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减排,又能盘活碳配额资产,减低资金占用压力,成为很多控排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针对企业这一需求,记者了解到,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外资行已经推出了碳交易的投融资、碳期权期货、碳指标交易和相关中介服务等业务。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先后推出碳交易的抵押、融资方案。交通银行等也已经推出二氧化碳挂钩型本外币理财产品。未来碳金融市场值得期待。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碳配额质押融资业务作为兴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又一次创新尝试,是运用金融手段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举措。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业务为企业提供了一条低成本市场化减排的道路,可以有效帮助企业盘活碳配额资产,降低中小企业授信门槛,解决节能减排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

123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