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成都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双碳”目标,结合我市战略定位、发展阶段、城镇化态势、产业特征、能源结构、资源禀赋、降碳潜力等,制定《成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各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
01
指导思想
《方案》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
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中央确立的“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通畅、防范风险”原则,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
交通和能源结构,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成都,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02
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水平有效提升,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取得重要突破,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
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生活方式有效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
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42%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
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20%,绿色低碳成为城市标志性品牌,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有条件的工业领域重点行业企业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绿色低碳成为城市生活风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45%左右,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03
重点任务
《方案》围绕碳达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
一是实施规划引领全面绿色转型行动。
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城市格局和生态空间,推动空间结构调整,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推进空间治理低碳转型,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二是实施能源清洁高效提升行动。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依托清洁能源大省优势,强化清洁能源供给与安全保障,深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全生命周期提升用能效率。
三是实施产业降碳强链提质行动。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全面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实施交通体系绿色转型行动。
加快建设低碳化、高效化、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交通
运输体系,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
节能低碳型交通运输工具,构建绿色高效的货物运输体系。
五是实施城乡建设集约低碳行动。
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全过程,推广城乡绿色建管模式,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进农村用能结构低碳转型。
六是实施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行动。
加快构建
市场导向的碳中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打造高能级碳中和创新平台,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营造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生态。
七是实施生态普惠固碳增值行动。
加快提升生态
碳汇能力,强化生态系统固碳功能,打造青山绿道蓝网碳汇体系,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
八是实施减碳激励机制建设行动。
以制度政策引导各个领域科学有序安全梯次达峰,持续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完善市场化机制和政策制度,健全统计监测核算体系,探索开展重点产品
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九是实施低碳零碳试点示范行动。
分阶段、有步骤开展“低碳—近零碳—零碳”试点,鼓励城市新区率先探索近零碳发展新路径,支持郊区新城探索“碳中和+”生态模式,推动跨区域协同减污降碳。
十是实施绿色低碳全民参与行动。
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提升领导干部低碳发展能力,提高全民节能低碳意识,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