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亮点与难点

2024-2-29 16:11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作者: 孙新章 王辉 姚娜 何正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是中国政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聚焦制约中国不同类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依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探索系统解决方案,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国内外同类地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示范和经验。

自这项工作启动以来,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在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指导下和有关国际组织、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与深圳市、太原市、桂林市、郴州市、临沧市、承德市、湖州市、徐州市、鄂尔多斯市、枣庄市、海南藏族自治州11个示范区奋楫笃行。

2023年12月12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正式发布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年度报告(2023)》,全面梳理总结了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和亮点成果。

6年来,创建了一批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平台,落地转化系列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果,探索实施了多项可持续发展改革措施,经济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汇聚增强,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提升,城市更加宜居美丽,形成了一系列典型经验模式并在同类地区辐射推广,示范区建设成效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立足全球视野和现实需求取得五大显著成效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作为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议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是依靠创新统筹地方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当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可持续发展形势下,示范区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紧迫的现实需求。

第一,2030年议程是当前全球在发展问题上最为重要的共识,是各方理念契合点和利益交汇点,是实现共同发展的纽带,积极落实2030年议程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第二,中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2030年议程为我们破解当前的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思路,符合自身发展实际需要。

第三,科技创新正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同时也是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危机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

第四,可持续发展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世界上没有普适的道路和模式,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发展类型多样的国家,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示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示范区依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破解可持续发展典型问题、培育经济新动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示范区紧密围绕建设主题,积极响应“双碳”目标等可持续发展重大部署,充分运用创新手段解决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瓶颈问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新业态、新动能。

深圳将绿色低碳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构建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动力电池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智能光伏逆变器技术、锂离子储能技术世界领先。承德依靠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应用培树绿色产业,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8年的39%提升到2022年的53%。临沧市积极构建蔗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并形成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优势产业集群。海南藏族自治州依靠科技力量在风沙肆虐的塔拉滩建设光伏园,逐步构建起了“光伏+生态治理+生态牧业”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模式。


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今夕对比图

二是美丽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各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水土气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城市风貌整治积极开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实施系列行动和工程,示范区蓝天、碧水、绿地常在,涌现出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桂林围绕漓江旅游无序发展问题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行了“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的“三统改革”,污水直排漓江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100%。

太原针对西部山区由于采煤沉陷、水土流失等造成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攻克植被恢复等多重技术难关,通过以地换绿的“二八”政策创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使昔日的“垃圾山”转变为太原市民的“后花园”。

湖州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主导制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成为国家标准。徐州积极探索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多元利用模式,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巨大转变。

三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示范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聚焦社会治理、健康促进、公共服务等基本民生问题,发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提升民生福祉。深圳加速推进城市数字底座和数据中枢建设,着力打造全市政务网络“一张网”,以数字化方式解决民生诉求。承德针对偏远山区群众看病远、看病贵的难题,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管理、构建区域影像信息共享和远程诊断的智慧分级诊疗系统,提升了基层患者就医就诊的及时性、有效性。郴州实施东江引水一二期、莽山水库等工程,有效改善了200余万人的饮水质量,城乡供水一体化被评为“全国民生示范工程”。枣庄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网”,全面完成农村公路户户通、清洁取暖改造、供水供电供气设施管网更新,让农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四是示范区建设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示范区建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对示范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为其他国家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新的经验模式。西班牙《公众》日报将示范区建设列为“中国现代化飞跃”的十大指标之一。

示范区建设经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关注、学习和借鉴,汇聚国际创新资源的效应、对外展示我国落实2030年议程成效和经验的窗口作用日渐明显。国内新闻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对示范区进行了大量报道,示范区建设提升了城市魅力和竞争力。示范区建设中形成的矿山修复治理、光伏+农业等典型经验模式在周边同类地区复制推广,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带动效应日渐显著,已成为我国协同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形成五大经验

示范区建设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高度契合,得益于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的推动机制,得益于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引领和驱动。6年来,示范区建设积累了五个方面的宝贵经验。

第一,注重顶层设计,坚持多样化布局。立足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千差万别的现实国情,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做好示范区建设顶层设计。示范区建设内容既关注城市现代化治理,也关注乡村振兴;既关注生态环境建设,也强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布局上充分考虑了我国可持续发展不同阶段和面临的不同类型问题的代表性,也充分考虑了各地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基础。

第二,坚持以地方为主体,把解决制约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示范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示范区建设坚持“一城一主题”,围绕地方发展实际需求确立示范主题,在示范区规划和建设方案编写过程中广泛听取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公众等社会各方意见,使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顺民意、接地气。强调地方政府是示范区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鼓励和指导各示范区所在省(自治区)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围绕当地可持续发展现实需求出台专门的政策措施。各地还主动成立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心、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专门机构,为示范区重点工程项目落地提供支撑和保障。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创新在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中的核心关键作用。示范区建设注重聚焦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依靠创新探索系统解决方案,通过瓶颈问题的解决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这是示范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也是其有别于其他各类可持续发展实践探索的鲜明特色。

基于此,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通过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为示范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面向示范区落实“双碳”目标、培育新经济业态的关键技术需求,组织科技成果路演、绿色技术对接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国家科技计划成果与风险投资、企业深度对接并在示范区落地转化。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与示范区建设紧密衔接,为处于研发过程中的技术提供应用验证场景。各示范区也立足自身区情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搭建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深入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

第四,注重上下联动,构建社会各界共建共享推进机制。建立以科技部牵头,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20个部门共同参与的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考虑到示范区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示范区既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又注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公众等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多个示范区每年组织可持续发展宣传月活动,通过示范区建设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使当地干部群众深刻了解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行动。

第五,坚持全球视野,汇聚国际资源助力示范区建设。自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各地坚持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积极与国际社会交流互动,主动融入全球落实2030年议程的进程。桂林、深圳、郴州、临沧等主动搭建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为深化示范区与东盟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落实2030年议程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较强的促进作用。科技部与联合国经社部共同举办“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培训班”,向20多个国家全方位展示了示范区建设的理念、方法和成效。示范区还通过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联合国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多利益相关方论坛等主动发声,交流分享落实2030年议程的实践经验,扩大国际影响,拓展国际合作。

坚持不懈推进开创示范区新局面

尽管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内生动力问题。持续、高质量推进示范区建设,需要示范区自身有强大的内生动力,核心是要全面形成多利益相关方共建共享机制,使示范区成为统筹各部门利益、回应社会各界关切、凝练多方力量的重要抓手。从调研分析来看,内生动力仍不够强,在推进机制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是辐射带动问题。向国内外同类地区分享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开展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实地调研中发现,示范区在依靠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但总结提炼能力不够,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对同类地区的示范带动效应仍没有充分发挥。

三是考核评估问题。示范区基础条件差异较大,且各地的示范主题不同,如何因地制宜制定一套差异化的示范区评估方法体系,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区域层面协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结合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强化示范区工作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局、地方发展实际需求以及全球落实2030年议程重要行动的对接,完善建设与考核评估机制,进一步开创示范区工作新局面。

一是强化创新驱动,为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蓄力赋能。完善由地方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切实提升示范区建设内生动力。考虑建立国家科技计划与示范区建设的联动机制,依托示范区丰富的应用场景,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示范应用—产业化”全链条一体化实施的有效路径,为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探索路径和模式。

二是完善示范区推动机制,激发示范区建设新活力。推动示范区以成立联盟的方式形成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创新资源互补、产业互补、技术互补,增强示范区之间创新合作,共同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开展示范区评估方式方法研究,建立基于差异化评估结果的示范区激励机制,促进示范区找准问题,完善举措。

三是加强典型经验凝练总结,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做好示范区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总结,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同类地区示范推广。围绕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搭建集高端学术交流、成功实践经验分享、科技成果推介于一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流合作平台,增强示范区辐射带动能力,向世界讲好可持续发展中国故事。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