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卖碳翁”活跃碳交易市场

2014-12-26 11:26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 马汉青、高国辉

实行碳交易,一年卖碳1451万吨


亲历

实行碳交易,一年卖碳1451万吨

开盘价30.49元,收盘价32.6元,最高价32.6元,涨幅6.92%……这是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简称广碳所)网上公布的一组最新碳交易行情。作为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有偿发放和市场交易平台,广碳所位于海珠区的广州联合交易园。广碳所在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首日成交单价第一、碳配额有偿发放总量第一、碳排放交易总量第一、碳排放交易成交金额第一……

据广碳所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交易是完全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其交易的是以吨计算的“碳排放配额”,即政府分配给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量化指标。碳交易主管部门每年给企业核定并分配一定数量的配额。当企业实际排放超出该总量,超出部分就需花钱购买。若企业实际排放少于该总量,剩余部分可出售。自2013年底广碳所成功实现广东省碳排放有偿配额首次竞价发放以来,短短一年时间,广东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超过1451万吨,总成交金额近8亿元,居7个碳交易试点省、市首位,分别占全国碳市场的近五成和六成。

“这些交易的背后,是市场力量在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广碳所总裁靳国良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节能减排不一定要通过参与碳交易,但通过碳交易这种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产品优化、管理体制创新等,社会总体减排成本却是最低的。比如,企业投资进行技术改造,碳排放降下来了,剩余的配额就可以在交易所出售而盈利。如果企业一时没有条件改造,也可以花点钱买一些配额,待以后有了钱再改造。碳交易启动之前,企业的节能减排各搞各的,现在通过碳交易,就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先进激励。

“去年我们花了1000万元购买有偿配额,今年通过余热发电等低碳节能改造后,完成履约后还有少量剩余的配额,企业不仅实现节能减排,还能赚钱了。”清远一家水泥控排企业负责人这样表示。碳排放交易机制对全省节能降碳的作用,在数据上得到体现:在2013年试点启动的首个年度,广东控排企业履约率达98.9%,仅2家未能完成履约,其中80%以上的控排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不同程度下降。

一年多来,广东碳交易市场不断发展,非控排企业与机构、个人投资者相继参与广东碳市场,现代“买碳翁”和“卖碳翁”不断涌现。目前已有15家投资机构、40多名个人投资者在广碳所成功开户,交易日趋活跃。

靳国良对记者说,碳配额对控排企业来说,还是一种资产。碳配额可以交易、可抵押融资,比如年底一些企业资金紧张,可将部分碳配额先卖出去,一吨碳卖20-60元,可获得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的资金补充企业流动资金,明年再将配额买回来,相当于碳权益成为一种无形的生产资本。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