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ESG作为一种方法,共解全球问题——来自光大银行ESG实践的启示

2023-11-15 14:48 来源: 中国光大银行 |作者: 财新网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地缘纷争愈发激烈,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面临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巨大挑战。各地极端天气频发,对粮食安全、经济民生等人类基本福祉冲击重大。在这一多重挑战背景下,以2023年第十四届财新峰会为代表的公共平台聚焦“共解全球问题”主题,尝试为国际社会弥合信任赤字、实现共赢合作探路。

源自对现实世界难题的担忧,促成了ESG理念的流行。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Corporate Governance),是指将环境、社会的影响以及企业治理因素纳入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的理念和方法。该理念的风行,证实了一种信念和共识:当下的全球危机或者难题,所有组织都希望且必须努力成为对环境和社会负责任的组织,并且应该通过组织的资源和能力确保治理变得更公平和高效。

来到中国的ESG实践,银行业正积极践行着ESG理念。

一方面,作为现代金融业主体,银行业是资金和资源配置的枢纽,其对各行业具有“风向标”意义,可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具有ESG价值的领域;另一方面,在ESG的一些重要领域,如绿色金融,银行业有相对充足的资金和创新金融产品可提供持续的资金、工具支持。

据此,抓住了银行业ESG转型,能更好助力全球问题的解答。聚焦中国特色金融体系的国情,首先要看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行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简称光大银行)是其中一员。作为连续三年入选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的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的股份行,光大银行高度重视ESG,并按照监管要求,推动落实一系列ESG工作,走出了一条兼顾国际标准又有中国特色,并着力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的ESG之路。凭借在ESG领域的优秀表现,光大银行入选了“恒生A股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以及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22中国ESG50榜单”和“2023年福布斯中国ESG创新企业评选”。

共解全球难题:

光大银行的ESG方法论

PART

01

ESG理念知易行难,尤其在解决重大且实际的问题时,需要一套严谨的方法论和价值准则。

环境维度下,当下全球难题的焦点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以及与此关联的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是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重要桥梁和转化器。对此,作为业内较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银行机构,光大银行发挥绿色金融这一强大资源配置利器,通过一套“绿色组合拳”,将不同经济体、不同个体深度链入了一个绿色可持续的网络中。

绿色组合拳的第一招是“自上而下”。即,用“自上而下”的方式,系统推动和完善绿色金融顶层制度设计。

ESG是普遍的共识,许多企业都已踏上了ESG转型的征程,但在转型中,大部分企业亟须可持续领导力和顶层设计。好的ESG需要依托决策层、监督层、执行层各个层级的全面支撑,以及分工负责、权责清晰的ESG治理架构。

对此,光大银行建立了涵盖“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级的ESG管治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针对绿色金融,推动落实《2021—2025 年滚动战略计划》《中长期发展战略(2018—2027)》《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金融工作中期行动方案(2022—2025)》及《绿色金融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将建设“绿色光大”融入全行发展战略,让绿色金融融入全业务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银行在组织架构和公司治理层面对绿色金融进行了全面布局:由董事会承担绿色金融主体责任,确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审批高级管理层制定的绿色金融目标等,批准实施相应工作安排;高级管理层落实董事会审定的绿色金融目标,建立全行绿色金融议事协调机制;在总行层面设立“双碳”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行绿色金融及ESG相关工作,并下设绿色金融、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银行低碳转型三个“双碳”专业工作组,推进具体工作,全行从上到下,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开展。

第二招是“推陈出新”。以助力推进“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绿色金融相关资源倾斜和产品创新。

顺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光大银行加大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企业绿色转型,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助力绿色发展等领域增速亮眼。截至2023年9月末,光大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8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5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绿色债券投资也较上年末增长38%。

碳金融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全新金融领域,它是指与碳特别是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金融活动,是近年来从政策到行业都在全力探索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对此,光大银行在业内率先推出了“碳易通场景金融”模式,以全国碳交易所为依托,为参与碳配额交易的电力企业提供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绿色债券、支付结算、账户管理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为企业绿色发展助力,也给银行业绿色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多思路。

比如真实发生在福州的一个典型场景:福州某新能源企业是一家主营热电联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年节约标煤2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00多吨、氮氧化物排放500多吨。光大银行福州分行在了解到该企业的资金需求后,运用“碳易通场景金融”业务模式,为其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完成3万吨碳排放配额的质押登记,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帮助企业盘活了碳资产,保障了福州市福清元洪投资区内20多家企业的能源供应。

第三招是“由外而内”。ESG被正式明确提出不到20年,实现了从边缘到主流、从理念变成约束性的规则和实操规则的华丽蜕变,其一大原因在于ESG体系实现了对大量非结构化、另类数据的整合,为外部投资者开拓了传统财务指标之外的全新评估工具和投资渠道。对标相关评价标准体系和监管要求,银行主动对外披露ESG信息,接受投资者、公众和社会的评价、反馈,并通过互动将更多外部评价、要求进一步内化为银行自身经营发展的目标,这是光大银行多年ESG实践的经验。

具体来说,自2010年起,光大银行在连续12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基础上,主动于2023年首次发布了《社会责任(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简称“报告”),2020年制定了社会责任三年发展规划,提出用三年时间将社会责任及ESG理念全面融入全行各级工作中。在报告中,光大银行识别出利益相关方关切的关键议题和机遇。围绕这些议题,充分披露报告期限内的责任绩效信息,让公众和资本市场更好地了解光大银行,实现企业内外的正向反馈机制。

不止于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问题和挑战,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建设“金融强国”目标这一进程中,银行业如何坚持金融为民,进一步提升金融的可及性和包容性?银行业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持续提升客户体验?银行业如何打造多元包容组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不断激发组织和人才的潜能,赋能业务实现持续增长……这些或宏大,或细微的问题以及解答,构成了银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光大银行以自身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金融的总结的经验——“自上而下”“推陈出新”“由外而内”,给业内提供了一套方法论——解答了ESG如何实实在在地融入企业发展和治理中去,待将这些方法论落于细节和执行,再宏大的问题也将有望得到逐步改善。

植根中国特色:

光大银行的乡村振兴探索

PART

02

在ESG已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ESG成为企业的必答题,但这道题本身没有标准答案。同时,共解全球问题,除了要看到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也需要看到各区域的地方特色。

本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为金融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发了信心动力。“中国特色”有两重含义,一是强调中国国情,非生搬硬套国际标准;二是强调中国答案,为ESG及全球问题的解答提供中国的解决方案和探索经验。

以光大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结合中国国情,开展了很多具有本土特色的ESG实践。其中,在社会维度下,相比于欧美企业浓厚的社区文化,中国的社会维度更侧重于对国家战略以及对公益慈善的践行,包括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农业发展、灾害救助等特色内容。其中,“乡村振兴”是破解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力措施,是我国重要且独特的ESG议题,并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有着启示意义。

乡村振兴的实质是乡村现代化,其路径和逻辑也被现代化所定义,即农业产业要更加现代化、农村社会生态要更加多元化、农民生活更要更加富足。在这一进程中,金融可以资金为杠杆、数字技术为工具、充分整合资源、嫁接内外,形成内生活力。聚焦乡村振兴这一议题,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率先成立乡村振兴金融部的银行,光大银行紧紧抓住其主体“农业、农村、农民”,结合自身资源和优势,想方设法“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聚焦助力农业现代化,光大银行研究分析自身特点及帮扶地区产业结构,创新服务与产品,为帮扶地区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围绕产业先行,光大银行坚持“一地一策、一企一策”,锚定“做强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深挖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方法、新模式。“阳光蔗农贷”“阳光花卉贷”“阳光茶叶贷”“阳光渔业贷”等一系列颇具地方特色、覆盖农林牧渔业的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都是光大银行产业兴农的有力实践。

国家所需、人民所需、特别是农民所需是光大银行深耕和努力的方向。为服务偏远乡村地区农户的金融需求,光大银行加快推进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深耕以“光大云缴费”为代表的数字便民服务,扩展了金融服务的可触达性、精准性和可持续性。同时,针对乡村地区客户普遍缺乏抵质押物,自然资源产权难以评估等难题,光大银行还积极联动农业头部企业为其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综合金融支持,盘活农村农业资产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和普惠发展。

在金融行业践行中国特色ESG的道路上,光大银行的ESG实践给予行业乃至其他更多企业三点启示:

第一,ESG是未来企业“基业长青”的护城河之一。未来几十年,以气候变化为主的可持续性问题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重大挑战。以此为代表性问题,践行ESG理念的企业们都在努力通过自身的资源、技术和能力等产生出超越商业价值之外的社会、环境价值,助力解决全球难题、增益大众福祉。

第二,充分认识ESG议题分殊,立足国际共识“求同”,体现本土特色“存异”。在考虑国际发展趋势和共识情况下,企业开展ESG工作需要充分考虑中国阶段性发展特征和本土特色,既要“看洋”又不能“唯洋”,因为有了前者才能更好地对标自身,保持在开放中得发展;而不能有后者是因为本土企业的发展脱离不了本地的国情、政策和价值导向,唯有植根本地才能源远流长。

第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长的路都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但在踏出去之前想好方向很重要。简单来说,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都可以参与ESG,但如何要将ESG开展更加深入,则必须将外部标准、评价体系与企业自身的战略、经营和业务等有机结合,并内化为企业增长的新动能。唯有如此,才可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金融国家队”光大银行通过分析、识别内部需求和外部挑战,将ESG理念和要素融入公司战略,构筑ESG顶层设计,建立起ESG风险管理体系和ESG信息披露机制,在与社会各方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完善ESG转型发展之路,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