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推行产品生态设计的实践与经验
营造良好的法律和
政策环境。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生态设计相关立法工作。如欧盟2005年7月颁布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简称EuP指令),对用能产品设定了涵盖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设计框架性要求;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确立能源相关产品生态设计要求的框架指令》(简称ErP指令),开始将适用范围扩展到间接用能产品。日本1979年正式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又分别于1998年、2002年和2013年进行了修改,通过立法不断提高汽车、电子电器等产品的能效标准。同时,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日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内法律
法规体系作为保障措施。
利用
市场机制推广生态设计产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开展了针对重点产品的生态设计评价和
认证,通过产品标签制度,扩大生态设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美国电子产品环境影响评估工具(EPEAT)认证系统是在2006年7月正式推出的,是美国推出的针对电子产品的生态设计绩效标准。这一认证系统已成为多个国家政府采购平台,是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重要途径。这一认证要求产品具备比能源之星(Energy Star)认证更高的环保水平,包括减少环境敏感材料的使用以及对产品寿命周期、省电、环保包装和废弃物处理的要求等。德国“蓝天使”环境标志计划开始于1977年,对包括家用电器、办公设备、机动车、纸制品、建筑材料、家庭养护材料在内的100多种产品开展了认证。
龙头企业带动行业生态设计发展。例如,福特汽车十分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于2000年发布公司历史上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中列出了产品及全球业务活动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方面的影响。福特公司制定了以可持续绿色发展为首位的技术策略。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考虑到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二氧化
碳排放;采用可再生可利用材料;提高车内空气质量。飞利浦是照明领域的巨头,近10年来,飞利浦通过技术进步逐步降低了荧光灯的含汞量,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2007~2008年采用汞冲洗技术和氢气冲洗技术;2009~2010年实施固汞替代液汞转换,逐步淘汰了液汞工艺,降低了生产过程中汞的排放量,也减少了荧光灯废弃后汞污染物向环境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