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于江苏盐城召开 会议将分享推动滨海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理念及生动实践 ...

2023-9-19 09:59 来源: 解放日报

  9月25日至27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于江苏盐城召开,会议由江苏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共同主办,主题为“绿色低碳发展共享生态滨海”。本次会议将分享推动滨海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理念及生动实践,推出务实成果、扩大合作伙伴、凝聚国际共识,与相关国际公约及全球倡议协同增效,打造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滨海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作为长三角中心区27城之一,盐城坐拥江苏省最长海岸线、最大沿海滩涂、最广海域面积,被称为长三角“绿肺”。多年来,盐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当下的盐城在坚持生态底色的同时,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全球生态治理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盐城样本”。

  打造滨海生态全球合作平台

  2017年起,盐城连续四年举办以黄(渤)海湿地保护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搭建起全球滨海湿地和候鸟保护领域的国际平台。在盐城和相关各方不懈努力下,全力推动其升格为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以更广泛的“生态朋友圈”,凝聚绿色发展的全球共识。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全球范围内重要而脆弱的生态系统,正面临消失、退化威胁,而会议举办地盐城海岸线占江苏海岸线长度约六成,同时盐城将海岸线视为“黄金线”和“生命线”。多年来,盐城通过搭建这一国际性平台,持续深度参与全球生态对话、治理与合作,为全球滨海地区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享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2017年12月,盐城首次举办黄(渤)海湿地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呼吁倡议:推动“黄(渤)海湿地可持续发展与世界自然遗产申报进入快车道”。次年,第二届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上,作出将条子泥等划为保护地范围的重要承诺。前两届黄(渤)海湿地的国际会议,为盐城黄(渤)海湿地申遗成功,凝聚了广泛的国际共识。在多位国际组织代表和专家学者支持下,2019年7月,在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表决中,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无一反对票。2020年1月,因在黄海湿地申遗等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全球候鸟保护专家尼古拉·克罗克福德获得“江苏友谊奖”。

  2020年12月,2020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期间,国际组织代表和专家学者便一致呼吁“依托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建设成为全球滨海论坛”。去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召开期间,宣布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举办地设在盐城。

  即将拉开帷幕的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是盐城历史上承办等级最高的会议,未来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被打造成为滨海生态领域全球合作平台,进一步扩大国际朋友圈,推动全球滨海地区生态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

  本次会议期间,将发布《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纲要》、全球滨海生态系统保护工具包模块化内容,发布《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英文版、《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等成果,提出全球滨海论坛伙伴关系倡议。同时,会议还将举办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迁徙物种保护的滨海协同、滨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的活力滨海四大议题的主题论坛,为滨海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此外,为吸引社会公众参与互动,还将举办观鸟装备设备等各类专题展览,提升生态保护公众意识。

  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多年来,盐城始终保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如今,盐城正更加坚定竞逐绿色低碳发展的崭新赛道,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是盐城崭新的城市品牌。去年底,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今年盐城“新春第一会”便是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按照计划,盐城将力争到2025年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初步展现现实模样,到2030年成为推动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城市。

  今年,盐城上下正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奋进姿态,让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在建设开局之年,早出成效、早出经验。截至目前,一批共建协议已签署,盐城已与江苏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等15个省直部门和单位签署厅市共建协议;一批引领性项目加速落户,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天合光能10GW高效光伏电池等绿色制造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落地转化;一批示范性探索正开展,成立黄海湿地生态银行,并成功发放全省首笔湿地修复碳汇贷款;一批标志性品牌创塑,成功入选江苏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

  为不断提升盐城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建设低(零)碳产业园被盐城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7月12日,盐城召开全市低(零)碳产业园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正式对外宣布:全面启动低(零)碳产业园建设。

  建设低(零)碳产业园,正是扬盐城所长的发展举措。盐城具有独特的非常“6+1”比较优势,即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区域面积大的空间优势、集疏运体系完备的综合物流优势、“风光火气氢”一体发展的综合能源优势、绿色生态宜居的环境优势、乡贤资源丰富的人脉优势以及正在打造的一流营商环境。这为盐城低(零)碳产业园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承载绿色产业转移、满足大规模绿电需求、承接绿色技术溢出转化、提供多元应用场景,以及先行先试提前布局等。

  盐城的综合能源优势值得一提,这也是建设绿色能源之城的题中之义。截至去年底,盐城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73.7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554万千瓦,约占全国1/5、全球1/10,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同时,盐城已成为长三角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60%。盐城“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迈向两个“2000”蓝海: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据测算,动力电池产业链以一个100千瓦时电池包为例,若以零碳电池出口至欧盟可节约成本4%左右;晶硅光伏组件以每千瓦为例,若以零碳光伏组件出口至欧盟可节约成本24%以上。

  先进制造业是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牵引,同时盐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蓝海,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正不断落地这座加速崛起的沿海绿城。2022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增速位居江苏第一,同时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目前,盐城正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和数字经济、海洋经济,加快构建“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在新能源领域,除比亚迪动力电池外,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韩国SK动力电池等动力电池企业均选择落户盐城。目前,盐城动力电池产能位居全国第二,预计未来十年产业链将贡献产值超千亿元。

  擦亮国际生态金名片

  盐城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生态“金名片”的城市。黄海湿地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江苏乃至长三角首个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2022年11月11日,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期间,盐城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

  地处黄海之滨的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同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中心节点,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数据显示,2022年鸟类监测报告记录境内鸟类436种,约占全国1/3,珍稀濒危鸟类117种,23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物种名录。

  为兑现在世界遗产大会上的承诺,盐城正频频在湿地上做文章。2021年,盐城成为国内首个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写入党代会报告的设区市。当前,盐城正积极实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生态修复工程,推动东台条子泥、建湖九龙口、盐都大纵湖湿地“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同时,实践NbS,探索“为鸟留食”的“生态+农业”模式,推广“金融+生态”创新试点。

  “我们只需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鸟儿们会‘用脚投票’。”盐城东台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表示,申遗成功后,盐城东台专门辟出720亩区域,每年投入60万元改造微地形、修复湿地、整治环境并实行封闭管理,在条子泥湿地打造了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720高地”。如今,“条子泥720”成为盐城NbS方案的生动实践,也被国际社会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仅去年冬天以来就有8个种群数量突破纪录,包括全球仅千余只的野生迁徙丹顶鹤、600多只的极度濒危物种勺嘴鹬,以及连续三年突破学界预估的小青脚鹬。

  去年8月,江苏首笔湿地修复蓝色碳汇远期质押贷款1000万元在盐城落地,这是全国首单基于自然的鸟类友好型生态修复蓝色碳汇金融创新,款项用于“退渔还湿”后的建川湿地生态修复和高碳汇作物培育。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介绍,这是“黄海湿地生态银行”于2022年5月启动研究和试点工作后落地的首个贷款业务,未来还将持续探索黄海湿地自然资源价值转化的实现路径。

  为用心做好申遗的后半篇文章,推动黄海湿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世界自然遗产,让更多人亲近湿地、走近世遗,盐城建成黄海湿地博物馆,国际湿地城、黄海生态区、候鸟迁徙、淤泥质海岸、和谐共生5个常设展厅以“候鸟家园”为主题,环环相扣地铺陈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2022年试开馆至今已接待游客近9万人次。

  盐城同样注重推动湿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世界自然遗产是个金饭碗,我们既不能把金饭碗给砸了——保护要到位,同时也不能捧着金饭碗去讨饭吃——进行适度利用。”王卫国说。紧邻条子泥湿地的弶港镇有不少渔村,祖辈均以捕鱼为生。随着申遗和生态修复的推进,村民们积极“退渔还湿”,并建立巡护队。如今,大批候鸟在湿地聚集,小渔村也跟着火了。巴斗村就是其中之一,该村村民以前“靠海吃海”,现在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村里投资4000多万元开发了三水滩休闲旅游度假村,不仅年年有分红,开饭馆、办民宿也成了村民致富的新项目,同时巴斗村还荣获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社区协同发展实践基地”称号。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