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和方向

2023-9-14 10:54 来源: 新浪财经

  2023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于9月13至15日在上海市黄浦区绿地外滩中心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本次大会由新浪财经、中信出版(26.240, -1.09, -3.99%)集团主办,老凤祥(63.080, 1.18, 1.91%)联合主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特别支持。全国人大环资委专职委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司长李高出席并发表演讲。

  李高表示,回顾过去的30多年,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球气候治理取得重要进展。1992年以来,先后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确立了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形成了各国以“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各尽所能、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力支持的治理模式,奠定了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进程深刻影响了各国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目前已有195个国家制定了到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超过100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和方向。

  对此,他指出,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世界人民和本国人民的长远福祉出发,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并取得突出成效。2012年以来的10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耗增长支撑了超过6%的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装机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启动并平稳运行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与应对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

  李高称,中国强有力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成果惠及全球。中国为全球提供了50%的风电设备、80%的光伏组件,电动汽车和电池也出口到世界各国,推动全球光伏、风电成本和锂电池价格快速下降,显著降低了各国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成本,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而相关国际合作也促进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例子有力地证明,各国携手合作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空喊口号无济于事,落实行动才是关键所在,同时更要防止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损害全球行动能力。面对日益紧迫的气候变化挑战,各方应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为此,李高提到几点建议:

  一是共同维护《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主渠道地位和制度体系。各方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和“国家自主贡献”的制度安排,充分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历史责任和国情能力的差异,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制度规则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努力。

  二是共同推动形成全方位、广领域、多主体的气候国际合作新局面。各方应积极探索、不断拓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模式,推动各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之间开展广泛合作,围绕经济、社会、产业、技术、金融等广泛领域形成更加包容有效的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机制。

  三是共同努力加速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各方要加强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市场、资金、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共同营造良好国际合作氛围,切实将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转化为政策、措施和具体行动,推动全球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和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共促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高兴参加2023 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与大家就合作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交流。

  气候变化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山火、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影响的范围和带来的损失显著增大,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更有力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回顾过去的30多年,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球气候治理取得重要进展。1992年以来,先后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确立了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形成了各国以“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各尽所能、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有力支持的治理模式,奠定了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基础和行动指南。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进程深刻影响了各国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目前已有195个国家制定了到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超过100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和方向。

  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世界人民和本国人民的长远福祉出发,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并取得突出成效。2012年以来的10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耗增长支撑了超过6%的经济增长,可再生能源装机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启动并平稳运行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今天,与应对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

  与此同时,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倡导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为《巴黎协定》的达成、生效和实施作出历史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明确要求通过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中国还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尽己所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中国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中国强有力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成果惠及全球。中国为全球提供了50%的风电设备、80%的光伏组件,电动汽车和电池也出口到世界各国,推动全球光伏、风电成本和锂电池价格快速下降,显著降低了各国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成本,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而相关国际合作也促进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个例子有力地证明,各国携手合作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

  令人担忧的是,一段时间以来,某些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推行单边措施、实施保护主义,人为制造国际合作障碍。据测算,若推行逆全球化贸易政策,到2030年太阳能(6.020, -0.01, -0.17%)组件价格可能上涨约20%至25%,全球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安装量减少160-370GW,全球净碳减排潜力减少30-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时,发达国家迟迟未能兑现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支持的承诺,巨大资金缺口不仅导致发展中国家沉重的绿色转型负担,更给全球实现气候公平和正义制造了障碍。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空喊口号无济于事,落实行动才是关键所在,同时我们更要防止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损害全球行动能力。面对日益紧迫的气候变化挑战,各方应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为此,我提几点建议:

  一是共同维护《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主渠道地位和制度体系。各方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和“国家自主贡献”的制度安排,充分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历史责任和国情能力的差异,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制度规则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努力。

  二是共同推动形成全方位、广领域、多主体的气候国际合作新局面。各方应积极探索、不断拓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模式,推动各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之间开展广泛合作,围绕经济、社会、产业、技术、金融等广泛领域形成更加包容有效的对话交流和务实合作机制。

  三是共同努力加速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各方要加强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市场、资金、产业链和供应链合作,共同营造良好国际合作氛围,切实将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转化为政策、措施和具体行动,推动全球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和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共促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年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COP28)将完成对《巴黎协定》实施进展的第一次全球盘点。各方应以此为契机,全面评估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集体进展,识别全球气候合作的困难和障碍,向国际社会发出坚持多边主义、摒弃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通过合作强化全球气候行动的有力信号,推动《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为各国务实推进各自目标的落实、实现公正绿色低碳转型做出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需要深刻认识深化国际合作对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巴黎行动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有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为本次大会提供学术支持,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为智库支持。沃尔沃为首席战略合作伙伴,茅台为战略合作伙伴,东方证券(9.740, 0.00, 0.00%)、伊利为联合合作伙伴。金典零碳有机奶为ESG全球领导者大会唯一指定乳品。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