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负碳海岛”长啥样

2023-9-11 16:04 来源: 新华社新媒体 |作者: 王凯

经过近40分钟的海上航程,半月谈记者乘坐的客船缓缓抵达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灵山岛码头。进入夏季,灵山岛上草木葱茏,鸟语花香。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郁郁葱葱的灵山岛宛若海上“翡翠”。许多同船游客还没下码头就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机、相机互相取景留念。

从码头出来,“全国首个负碳海岛”的字样映入眼帘。原来,2021年12月31日,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下称“灵山岛保护区”)全年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为-1333吨,成为我国首个“负碳海岛”。灵山岛有何奇妙之处?

灵山岛是中国北方第一高岛。自上世纪80年代起,灵山岛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率先打造“双碳”示范区,经过综合考察,灵山岛被定为试验点,并把2020年全年作为碳核算的时间段。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李锋说,这里区域封闭、边界清晰,人员流动大,碳排放要素等相对完整,非常适合做“负碳试验田”。

当时在灵山岛挂职的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景哲全程参与了碳核算的核查。据李景哲介绍,当时工作团队核查3个多月,摸排165家渔家乐、290辆燃油车、193艘渔船及2000多名居民、7.3万名游客生产生活全过程,统计其中的碳排放数据和森林碳汇产生的温室气体清除数据,最终获得核查结果。

“碳核算范围主要分成2类,一个是碳排放,一个是碳吸收。碳排放包括能源活动的排放、电力调入引起的排放、农业活动引起的排放、废弃物引起的排放以及太阳能发电带来的减排,碳吸收主要指的是森林碳汇。”李景哲说。

数据显示,2020年灵山岛上因为能源消耗、农业活动与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产生5668吨二氧化碳当量,因森林碳汇产生的温室气体清除量为7001吨二氧化碳当量。由此可得出灵山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为-1333吨。

“这个数据按照最严苛标准计算。由于作为蓝碳的海洋减碳在国际上没有核算标准,如果算上蓝碳的话,我们的负碳数据将更加客观。”李景哲说。

减碳实惠多

近年来,灵山岛保护区积极开展光伏发电、太阳能照明、清洁能源改造、林木保护等工作,逐渐减少碳源,增加碳汇。自然保护区管护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逐步提升。

目前,岛内已安装太阳能路灯209盏,实现太阳能路灯照明全岛全覆盖;推广光伏发电300平方米,累计发电9万千瓦时。

自2020年起,灵山岛内实施“煤改电”。一开始,毛家沟村村民陈高峰还担心用电取暖不靠谱,电费可能很高。“一冬天烧煤就花1000多元,用电的话一直开着电费不得使劲上涨?电暖器能达到20多度吗?”

在基层干部耐心解释下,心里打鼓的陈高峰最终响应号召。据他说,政府帮村民购买电暖器,村民只出几百元就行。

事实证明,“煤改电”的结果是“真香”。“用电取暖温度比烧煤还高五六度,电费也比较省,一个月村民自己只需要掏100元左右。”陈高峰说。

截至目前,岛内已有超过2/3的住户实现“煤改电”。

垃圾处理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作为远离陆地的海岛,灵山岛的垃圾清运较之陆地上更为复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垃圾,灵山岛将变成“垃圾岛”。

灵山岛保护区管区办公室负责人刘壮乐说,灵山岛一方面鼓励居民低碳生活,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量;一方面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清楚划分各类垃圾投放区域。在减少垃圾产出和提升垃圾利用效率后,岛上日均产生垃圾仅为1.5吨,且目前已实现90%外运、10%堆肥处理。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2022年,灵山岛保护区筹备起“碳积分银行”,开发碳普惠平台小程序,建立低碳积分兑换制度,捡拾垃圾等低碳行为可以获得积分、兑换商品。

“负碳”带来“正”收益

“负碳海岛”的品牌效应,让灵山岛的旅游业愈发知名,许多岛民办起农家乐和民宿,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岛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2.2万元,增加到目前的3万多元。
在灵山岛客运码头,岛民王华娟正在迎接预订她家民宿的游客。王华娟和公婆一起在岛上经营着“渔笙·无忧”民宿。半月谈记者坐上摆渡车,与客人们一起来到王华娟家的民宿。这是一栋位于山顶的三层小楼,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大海、山谷、村庄景色。

来自北京的游客解爱军是王华娟家民宿的常客,几乎每年都要在这里住上几个月。“看过全国很多风景,唯有灵山岛的大海、空气、森林,让我印象最深。”解爱军说。
王华娟说,灵山岛越来越响亮的绿色“招牌”,让她下定决心继续扩大民宿规模。

目前,灵山岛的“负碳”探索还在持续,当地正全力打造北方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独具特色的自然保护区。未来,岛上生活方式和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向绿色、生态、环保、品质化方向发展。

李景哲说,以欧盟成熟的碳交易市场价格计算,每吨碳交易价格60欧元,灵山岛2020年的1333吨“负碳”价值达60多万元。随着减碳行动不断深化、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未来岛上价值会越来越高。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