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6 14:51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各位来宾:
大家晚上好!
首先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向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各位来宾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金融学会联合主办的“生态金融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也使我们在环境问题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趋极限,未来需要支付巨额的环境修复成本。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而且其严重的程度已远远超越经济范畴,危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期待越来越强烈,对清新空气、洁净水源、宜人气候、优美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今年APEC会议期间的蓝天白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那几天百姓真实的喜悦反映的是百姓迫切的渴望和需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不仅仅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更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金融作为一种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在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金融业已经介入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各个领域,两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从国际上看,国际金融公司(IFC)提出的“赤道原则”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广泛认同,排污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金融市场发展迅猛,绿色债券、绿色证券、环境基金等创新型金融产品大量涌现。
中国的金融政策在绿色金融方面的认知和探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难超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本世纪初之后,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中国的金融政策逐渐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采取了限制性政策,通过总量控制、行业限贷和环保“一票否决制”等手段,限制污染性的贷款与投资,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人民银行还将环保部门的行政执法信息纳入银行信贷征信系统,作为银行进行信贷决策时的重要评估因素。同时,人民银行等部门积极探索绿色债券、市场化碳排放机制等正向激励的绿色金融政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