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施压中国恐无益扭转气候变化

2014-10-12 23:24 来源: 中外对话 |作者: 奥利维亚•博伊德

中国当前气候变化目标的重心在于控制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关大博的研究表明,中国当前气候变化目标的重心在于控制碳排放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在以不断激增的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国当前气候目标并未使其得到有效缓解。

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促使采矿、金属冶炼、燃煤发电等碳排放密集型产业的崛起。这类产业的发展将同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减排成就一扫而空。例如,2002-2009年间,内蒙古地区的排放效率提高了159%。但与此同时,水泥生产和金属冶炼行业的发展翻了14倍,从而使净排放效率仅提高了18%。

中国近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的碳强度降低了5%。但关达博说道,中国已经陷入了碳排放密集型产业投资的循环中,如不调整经济结构,所取得的进展也只是暂时的而已。

他说,中国一直在增建机场、高速铁路和公路,而且已经超出了市场的承载能力。他还指出,中国现在拥有世界上90%的收费公路,已经远远过剩。尽管如此,重工业投资仍在继续:“这就向国内市场发出了错误的信号——我们需要更多水泥和钢铁。于是又会有更多的水泥和钢铁工厂相继建立。”

翻译:孙超

作者介绍:奥利维亚•博伊德(Olivia Boyd),中外对话副总编。她的文章发表在包括中国《南方周末》、《生态学人》和《建筑》在内的多本知名刊物,她曾是《生态学人》和《建筑》的资深记者。奥利维亚本科期间在牛津大学主修中文。
12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