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赋能生态环境

2022-6-20 10:03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区块链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生命线,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是环境监测根本的要求。然而,近些年,时有媒体发布,我国仍有部分产业主体不诚信、缺乏环境责任感,出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新闻,数据造假已成为社会群众关注的问题,也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纵深发展的难点之一。

当前,我国环境数据存储的方式,仍以“传统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为主,采用关系模型来组织数据的数据库,常见的有Oracle、DB2、PostgreSQL、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SQL Server、MySQL、浪潮K-DB等数据库。简单来说,就是创建一个文本,把某个时段、地点的环境监测数据储存在里面。这种传统的储存手段,非常方便,也易于维护,大大减低了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概率。

与此同时,由于传统数据库的单一性,数据很容易被人为干扰。有两种普通且常见的干扰手段:一是在后台程序挂木马,注入脚本代码,直接更改数据,执行操作者想执行的代码;二是掌握数据库权限的人,直接登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或更改等操作,篡改真实数据。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手段。

由于大数据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弥补了这些漏洞,如果这些数据使用了区块链系统进行存储,就直接杜绝了人为干扰的情况。首先,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海量行为和数据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助力环境监测数据的“真”;二是区块链形成“共识机制”,可以保持信息数据的一致性,真正实现从“网络互连”时代走向“信任互联网”的转变,辅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助力环境监测数据的“准”;三是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能够打破部门、层级间的“数据孤岛”,实现信息的互通互联和数据共享,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合作信任,优化和解决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合作的广度、深度和难度问题,助力环境监测数据的“全”。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即便数据出现了篡改数据的情况,也会被区块链系统自动检测并剔除,并从其他储存点同步健康的监测数据。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