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秦奕:长江流域管理应重视气候变化对妇女儿童的影响

2022-6-14 14:12 来源: 中国环境

“在当前流域管理中,存在着尤为严重和持续的性别不平等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其中既包括气候变化带来的伤害和风险上的不平等,也包括女性参与决策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方面的不平等,这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等议程都有很严重的影响。”

6月13日下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2022年年会主题论坛“链接流域管理与自然、韧性”在线上召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加拿大注册城市规划师秦奕聚焦长江流域管理中的性别和社会公平问题,提出应关注乡村和贫困地区,保障这些地区弱势人群的韧性安全和生计生活。

“这是长江流域可持续管理应该落实的重点工作。”秦奕强调。

这一结论基于长江流域两大重要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城市和乡村在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乡村和贫困地区是灾害多发区域,但经济发展能力限制了当地的抗灾救灾力量,使得农村和贫困地区相较于城镇来说具有非常大的脆弱性。

秦奕指出,在这个特征基础之上又叠加了一个更重要的特征,即高脆弱性的乡村和贫困地区聚集了大量女性、老人、儿童等弱势人群,人口外流导致这些弱势人群数量远高于城镇。

在秦奕看来,在乡村和贫困地区,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承担着农副业生产和照料家庭等责任,却远离了很多社会支持体系,缺少社会参与、社会保障和生计来源。因此,这些人群在长江流域面对气候变化风险时是最脆弱的群体,也面临着更大的灾后影响。

基于上述两大特征,秦奕认为只有对弱势群体赋权,全面考虑这些人群的需求和利益,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才能更好、更快地建立气候复原力。

那在长江流域的治理中,应当如何提高性别和社会公平?

秦奕指出,首先要制定和逐步监督落实包含性别和社会公平的流域气候战略规划。规划应当强调,在各领域的政策制定阶段和项目全过程都需要将性别和社会公平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不过在秦奕看来,现在最紧急的事情是确保划分人群和性别的数据收集和利用。

其次,要关注贫困和落后地区,尤其要重视贫困和落后地区中的留守人群。“留守人群自有一定的社会贡献价值,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经济收入、长效化的服务体系和足够的保障。”秦奕说。

此外,性别公平应落实于流域治理的决策过程、流域的管理机制和资金保障之中。“应在各个行政层面为妇女赋能,鼓励她们参与和领导气候和流域治理相关的决策。当然,这需要依靠各个组织层面的能力建设,特别要关注男性群体性别观念的培养。”秦奕强调。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