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强调,9年来,蓝天白云重新展现,绿色版图不断扩展,绿色经济加快发展,能耗物耗不断降低,浓烟重霾有效抑制,黑臭水体明显减少,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但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底色,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污染防治、美丽中国等成了治国理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使命,是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事业。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态文明建设久久为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绿色增长的动力和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黄河源头,3041名牧民化身草原守护者,为黄河源头湖泊充盈、水草丰美尽职工作……
在
四川,境内黄河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只占全流域的2.4%,却贡献了黄河干流枯水期40%的水量、丰水期26%的水量……
走进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扎巴江才12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实现他的梦想:把树种好,让玉树绿起来……
在塞罕坝,当地人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经过几十年科学治理,库布其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巨变,治沙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超过10万人……
由于持续不断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据统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2009—2019年10年间,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功能强的地类面积增加2.6亿亩;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提高到175.6亿立方米;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上升6.3个百分点,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8.4%。
实践告诉我们,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守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壮大金山银山。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国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