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灾变要是降临 人类或许将回天无力
经济学家给出排名的方法和依据是成本收益分析,如将3亿美元用于强化全球基金会的疟疾防治拨款机制,就能“预防30万
儿童的死亡”。应对气候灾变
问题会涉及哪些方面,投入的成本收益该如何计算,迈克尔没有具体介绍,但由于排在前十位之外,因此得出结论:“无论我们如何处置气候变化,都要认识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问题。……我们手中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应该被任何一种威胁引发的末日恐慌所挟持。”
仅就迈克尔的结论而言,似无可非议,凡事都会有轻重缓急,要量入为出,注重成本收益。问题是连迈克尔也认可的因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气候灾变这一后果真的是那么遥远吗?或者说即便发生灾难的时间可能尚远,预防的成本较大,早期的防范措施是否就不值得去做。
我对经济学家计算的应对气候灾变问题成本收益方法是有疑问的,所涉及的问题会很复杂,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有相当难度。但即便是认可目前给出的结果,细致分析一下,也无法得出预防气候灾变问题不够重要的结论。分析任何事物都不应用孤立、静止的方式,要注意其中的关联、渐变与转化等因素。
以位居前十问题第二位的治疗疟疾为例,气候变化所引起的灾变后果之一就是流行疾病的增加,其中包括了疟疾这一病种,这种关联应是很确定的。还有位列第六的增加作物产量和位列第七的自然灾害早期预警,都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是每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都会涉及的内容,如果说这些都属于迈克尔所指的“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问题”,显然并没有超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范畴。
再退一步,若在位于前十的问题中,确实都与气候灾变无关,是否对于这一事关人类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事就不值得引起重视呢?或许目前的气候问题真的不会严重影响到我们这一代人,按照迈克尔引用的故事,灾变发生在2093年,可能会更远,但显然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该为地球的未来承担责任。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一个累积过程,气候灾变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当有一天发展到不可逆转的程度时,人类或许将回天无力。我有机会参加过一些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会议,每当看到科学家们为气候问题执着地探讨、争论,时而吵得不可开交时,确实感到由衷敬佩,这些热心于研究、思考与未来相关的长远问题的人们真正体现出了专家学者的素养、眼界和胸怀,承担着他们应负有的责任。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有备无患,本不是太复杂的道理,但若在思想方法或判断依据上出现了偏差,有些简单的事反倒不易说清了。迈克尔引用成本收益的观念作为判断投入的取舍,本无可厚非,只是对于收益的选择有些狭隘,过于舍远求近,未考虑远与近的关联,选择的依据也不够准确。较合理的解决方式应是把握好平衡,不忽视眼前的问题,也不放弃长远的影响,更无需将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威胁看作是“对当今判断、选择的劫持”,这样的思虑显然有些极端化了。
(作者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