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统一的大湾区碳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我国碳
市场走向国际的先行先试窗口。在白鹤祥看来,建设大湾区
碳市场,依托大湾区开放体制,深度参与全球碳市场合作、交流,集聚全球要素资源,有利于提升中国碳市场全球影响力。
在推进大湾区碳市场建设上,白鹤祥建议,首先加强规划指导,强化大湾区碳市场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建议由国家层面统筹大湾区碳市场建设,明确将大湾区碳市场作为全国碳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白鹤祥说。
在具体推进上,白鹤祥建议分步推进实施。“前期,可以自愿
减排机制为切入点,推动居民和企业
碳普惠行为或开发自愿减排项目所产生的
碳减排量率先纳入大湾区碳市场。”白鹤祥表示,待条件成熟后,进一步推动港澳地区完善相关立法,探索将大湾区主要排放行业纳入强制减排市场。
在碳标准互通互认方面,白鹤祥建议,尽快建立涵盖
香港、
澳门的大湾区
碳排放总量控制监测、披露、考核、评价制度和碳核算机制。在现有境内境外碳核算体系标准基础上,实现大湾区碳核算标准互认和数据可比。
同时,白鹤祥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如参照沪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探索设立“碳市通”等基础设施。研究将FT账户业务范围延伸至
碳交易领域,进一步便利大湾区碳市场相关业务结算。
“突出金融属性是现阶段大湾区碳市场有别于全国碳市场的最大特色。”白鹤祥表示,依托广州期货交易所,推动碳
排放权期货、现货联动,适时推出碳期货、碳掉期、碳期权等
碳金融衍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