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实现“双碳”目标,国企央企承担的责任更大,民企在技术创新、市场变革上要加大作为 ...

2022-3-10 10:3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张蕊

碳交易市场交易规则还需逐步完善


NBD: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您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激发碳交易市场的活力?

赵华林:我认为实现“双碳”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其中一个关系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碳排放权交易就是一个很好的用市场手段来推动减碳的措施,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重视的。

去年7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市,使“双碳”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我初步研究了从去年7月16日到12月31日近半年时间的交易数据,总体来看还是比较稳健,前3个月交易量比较小,从11月份到12月份,交易量就提升了。为什么后两个月活跃度就上来了?这涉及一个履约周期的问题

目前,碳交易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现在的交易主体主要还是发电行业中纳入重点排放的2162家企业,个人和机构还没有允许进行交易。

后两个月活跃度上来,主要是政府的碳配额比较明确了,这样需要碳的企业,还有节约了碳的企业,就明确了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量,因此去年11月份到12月份交易数据占了很高的比例,90%的交易量都在这两个月。

从2021全年来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114个交易日,成交量1.79亿吨,成交额76.61亿元。总的交易额,初步看还算健康,活跃度还算不错,但跟国外相比,活跃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信随着交易市场的运行、经验的逐渐积累,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交易的活跃度也会更高。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目前碳交易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大部分是央企国企,国外也有类似情况,也有所谓的国家属性的基础原材料企业,这些企业有一个惜售问题,认为目前碳排放权的价值还没有凸显出来,如果早早地交易出去,未来碳排放权的资产涨了,可能就会造成碳资产流失。

所以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想法很多,对此还得在政策、评价、考核上制定详细的规则,来解除这些企业的后顾之忧,这样他们的交易行为就会更活跃。

所以我认为随着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碳交易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