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领域,谁执牛耳?
随着低碳经济的逐步完胜,
碳金融逐渐成为银行的必争之地,谁能在这场充满硝烟的战争中脱颖而出值得期待。
以兴业银行为例,兴业银行早在2007年就涉足碳金融,2011年在国内
市场落地首笔国际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福州市闽侯县兴源水力发电有限公司正式从兴业银行获得碳资产质押贷款。
五年后,兴业银行与春秋
航空以及上海置信
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置信碳资产”)签署的国内首单
碳配额卖出回购业务正式落地。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由春秋航空向置信碳资产根据合同约定卖出50万吨2015年度的碳配额,在获得相应配额转让资金收入后,将资金委托兴业银行进行财富管理。约定期限结束后,春秋航空再购回同样数量的碳配额,并与置信碳资产分享兴业银行对该笔资金进行财富管理所获得的收益。
兴业银行先后推出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以及碳配额卖出回购业务,随着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正式交易,其加快碳金融领域中产品创新的脚步,首笔碳配额质押贷款业务随之而来。
在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当日,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杭州分行就分别为
黑龙江省某热电联产企业、
浙江省某环保能源公司提供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2000万元、1000万元。
兴业银行自然不会满足于仅对企业的碳金融服务,先后发布低
碳信用卡、上线
碳交易代理开户系统将服务领域扩展至个人。
至此,兴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版图呈现在市场面前。
兴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的涉足并未个例,浦发银行的碳金融业务始于2009年,早期以参与清洁发展机制(
CDM)项目为主,先后落地国内银行业首单CDM财务顾问业务、CDM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等。
在
碳中和崛起的2021年,浦发银行创新推出全国首单碳排放配额(SHEA)、国家核证自愿
减排量(
ccer)组合质押融资,将两种碳资产组合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盘活碳资产。
种种迹象表明,碳金融已成为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关键一步,但碳金融领域依旧存在产品种类和创新度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等
问题,创新碳金融产品或是银行制胜关键。
责任编辑 |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