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 | “双碳”变革

2022-1-26 16:39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意见》明确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节点为2030年、2060年,请问背后的科学考量是什么?在“十四五”及今后时期,它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等带来什么影响?


  贺克斌:这两个时间节点的设置考虑我国人口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等方面情况。同时,也是落实全球气候治理的共性要求,顺应世界未来发展新趋势。

  2030年前碳达峰是以目标导向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还处在城镇化、工业化中高速发展阶段。《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显示,20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70%,之后变化趋势显著变缓,我国人口也将达到峰值。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2017年《工业化蓝皮书》表明,我国将于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工业化。

  2060年前碳中和将倒逼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运输结构向着持续增强全球竞争力的方向调整。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分别在上世纪70年代初、70年代末实现碳达峰,美国则是2007年,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它们应该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但是这些率先达到峰值的国家正在试图通过未来技术优势建立碳边界和贸易壁垒。我国设定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既符合《巴黎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要求,又将对实现全球温升控制目标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还将推动我国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在全球未来发展新格局中争得发展主动权。

  “十四五”是推动全面低碳转型定方向、打基础、见成效的关键五年。《意见》明确总体要求、部署重大举措,有利于让碳达峰时间尽可能提前、峰值尽可能削减,为碳中和减轻压力,更利于统一认识、汇聚力量。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