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形成和提出海洋碳汇“中国方案”

2021-10-20 16:09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 周健

   10月20日,在“东方蓝宝石”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的第九届上海院士专家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表示,实现“碳中和”一靠减排,开发新能源;二靠增汇,主动增加碳汇实施负排放。其中,增汇是“不减产的减排”,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实现有效的负排放。大家可能很自然地想到海洋,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近70%,平均水深接近4000米,是一个巨大的碳库。”焦念志介绍,国际上关于海洋负排放已形成一些基本共识,实现路径主要有陆海统筹生态增汇、近海缺氧环境增汇、海水养殖区增汇、滨海湿地碳汇核算与增汇、外海贫营养区施肥增汇、海底碳封存技术与工程、碳指纹标识和碳足迹体系、海洋碳汇交易体系等。

  了解海洋储碳机制,还需应用到负排放生态工程,为此,焦念志举例说明。

  首先,是陆海统筹,减排增汇。焦念志曾在10年前提出一个建议:减少陆地施肥,增加近海碳汇,即陆地施肥太多会造成海洋的富营养化,不利于储碳,“固碳不等于储碳,高碳量也不等于高碳汇。只有维持适量的营养输入,使得微型生物碳泵和生物泵的协同效应最大化才能可持续发展。”

  其次,海水养殖区增加碳汇,通过无机、有机、生物、非生物的综合储碳,可以实现海洋大规模储碳,“把养殖区通过综合负排放,将一个污染区变成增汇场,既修复了环境又增加了碳汇。”

  最后,焦念志建议,实施综合储碳生态示范工程,实施陆海统筹、减排增汇、量化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计划,推动建立海洋增汇国际标准,最终形成并提出海洋碳汇的“中国方案”。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